实用的说课稿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小圣施威降大圣》这篇课文选自《西游记》。《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这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趣。”书中将善良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评巧妙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这部名著也是新课标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读物之一。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阅读这部名著,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这篇课文安排在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作者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赞叹,引人遐想。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这篇课文又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所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西游记》的故事中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着得益于它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而本文中小圣与大圣的斗法,多次变化,正是情节曲折离奇的'具体体现。孙悟空是“人、神、猴”的化身,它的机敏、坚毅及无畏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把“了解神话故事离奇曲折的特点”及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要想透彻理解本文,必须读原著,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这样就必须把速读这种读书方法教给学生。另外,《西游记》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所以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我把“速读”“品读精彩语言”作为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一般体现在教学目标中。《西游记》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所以把“掌握课文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作为教学重点之一。《西游记》虽然是神话,但也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正如《聊斋志异》一样,有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更有对人性真善美的褒扬。所以,把“感受孙悟空机敏、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反抗精神,激发学生对孙悟空的喜爱之情”作为本课的又一重点。
由于《西游记》是长篇古白话小说,其语言特征、遣词造句、方言运用等方面都与现代语法有较大差别。如“掣棒抽身就走”“走到那里不见了”等句子,“那”与“哪”、“帅”与“率”、“撺”与“蹿”等通假字,“樗樗”“花鸨”“躘锺”等生僻字,学生较难理解。所以,“体会本文的语言魅力”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1.默读法。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并有一定的速度,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为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打好基础。
2讨论法。就情节发展、传神笔法和课文结构、主题、人物形象等解读设疑。更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合作探究、深入品读神话故事。
3.探究拓展法。由于本文是长篇节选,与本文相关的情节很多,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整理。
五、说学法
1.默读,带着问题、思考着读。
2.课外阅读,自己动手搜集资料,丰富本文情节。
3.自查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4.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使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获。
六、说教学过程
1.导语。
由于同学们都熟悉孙悟空,可以直接导入。
2.知识准备,检查预习。
(1)生字、生词(结合工具书和课后注释)。
(2)作者。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显示)
(3)题解。
3.整体感知课文。
问:本文有哪些情节?据此可以几部分?
学生小组探究后交流,教师明确。
全文可以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斗败被围。第二部分:二者斗法,多次变化。第三部分:再次被围。
4.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问:你喜欢本文的哪些情节?为什么?
(要引导学生说出“情节”及“原因”,说“原因”要包括“人物形象、特点、语言特点等。)
问:通过前面对情节的赏析,你喜欢本文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孙悟空、二郎神)
问:本文人物形象鲜明,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的?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生动、准确、形象、诙谐、幽默等。)
5.拓展延伸。
(1)请学生补充讲述与本文有关的情节,也可以是人物别号、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结果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悟:主旨。
6.课堂小结。
7.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2)课外阅读原著《西游记》。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教材说明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辽师版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活动内容。本单元围绕的是学生待人接物的教育。使学生知道一些待客,做客的礼节常识,懂得做客要有礼貌,待客要热情大方是十分必要的。在做客待客有礼的基础上,又通过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事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邻里之间要友好相处,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通过礼貌棋的游戏活动,使讲文明,懂礼貌,友爱他人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内化成自身的行为。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邻里关系是儿童每日不可缺少的内容。与邻里友好相处,不仅体现了儿童的文明素养,而且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体验邻里关系所带来的愉悦,愿意用自己的行动为身边人做好事。
让学生经历"说,议,演"的过程中,学会邻里关系应该和睦相处,体验其中的快乐。
激发学生愿意为自己身边的人增添欢乐的情感。
3,教学重点: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愿意为身边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4,教学难点:愿意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5,教具学具:挂图,录音机,磁带,球
教法说明: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挂图辅助教学。尽量减少口头的说教,而是通过挂图和学生参与的情境小表演创设更多的邻里之间关系的小环境,把学生吸引到活动中,在互相合作交流中体会邻里之间的关系应该友好,从而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身边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学法指导: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邻里关系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学生年龄比较小的原因,邻里关系理解的不够深刻,教材只以图的形式列举了几件事,易于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体验邻里关系的重要,在表演中体会邻里关系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程序说明: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被子晾在外面时,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可是被没有湿。教师启发学生猜:是谁帮了我这个忙 学生回答:"邻居"后,教师接着说:"对"就是我的邻居。在我谢谢的同时,邻居说:"邻居嘛,应该互相帮助"。从而揭示课题。
知道邻里关系应该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针对二年级孩子的兴趣,心里特点,此环节教师设计一个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一座"幸福楼"里,人们整天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就象一家人。但偶尔也有不和谐的音符伴随,怎么办呢 启发学生愿意帮助解决。再由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解决生活中常出现的6个问题:
葡萄组:邻居奶奶生病了,可儿女们又不在身边,怎么办呢
鸭梨组:我们家的对门叔叔和阿姨总是大声超机吵架,你能劝说他们吗
桃子组:邻居老奶奶买的大白菜愁着往五楼搬呢
西瓜组:已是晚上9点种了,楼上的爷爷已经上床休息了,可是住在楼下的叔叔还在一边喝酒一边看着电视,并且电视的声音调得特别大。
苹果组:我妈妈和东东妈妈是好朋友,我和东东也是好朋友,我们经常串们,一起玩。可是有一天,我妈妈和东东妈妈不知为什么争吵起来。从那以后,他们就互相不说话了。我妈妈不让我去东东家玩,东东也不来我家玩了,可我很想东东,我该怎么办呢
香蕉组:晚上,我正在看书,可是隔壁王叔叔家正在打麻将,唉,烦死了,怎么办呢
教师讲故事《奇怪的响声》,启发学生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
最后总结: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生活才能幸福,精神才能愉快,愿大家做一个热心的人,愿意为自己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内容的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主题单元“远行”中的第三课《远行靠什么》的第二课时。这一单元有三篇主体课文,《早发白帝城》《南辕北辙》和《远行靠什么》以及一个语文天地。或写景抒情,或阐发道理,或讲述交通工具的科学发展史。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很感兴趣。《远行靠什么》这篇课文向学生简单介绍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从刚开始的步行、骑马或乘独木船到马车和帆船,再到火车、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我在教学中设计一个虚拟网站,网站内设有小游戏、词语、表格、专题片、电子阅览室、神州五号这样几部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我制定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复习巩固17个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等词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学能力、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搜集、处理有关交通工具的信息从而了解交通工具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理解“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驶”等词语。
本课教学设计特色:
适时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电子阅览室,查阅有关交通工具的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运用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金山画王的技能,设计出理想中的未来交通工具。整节课极力体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性。
本节课,我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进入本课教学网站,让学生在游戏中检测生字,导入新课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是想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法识字。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技术设计了两个游戏环节,帮助学生巩固识字。首先带领孩子们进入《找朋友》这个游戏环节。由于本课生字多为交通工具的名称,所以游戏采用图片与词语连线的形式。由学生动手操作,点击小游戏进入游戏环节,画面出示一组交通工具的.图片,有骑马、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军舰、核潜艇。点击圆圈,拖动鼠标与相应的词语连线。连线结束之后,系统还可以自动判断对错,并打出分数。这个游戏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巩固识字,识词,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个游戏是《我当小老师》。点击词语进入网页,里面出现许多本课词语,由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选出老师,互相考核,互相评价。这两个游戏的设计借助了多媒体课件的帮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操作计算机能力,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巩固了识字。
第二环节:利用网络资源,播放交通工具专题片,帮助学生理解阅读课文
通过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我由“在不同时期,人类远行靠什么交通工具?”这一问题切入,统领文章。并将这一问题制成电子表格,由最初、后来、二百多年前、不久和现在几个时间段组成。由学生选择时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到答案,亲自操作,将不同时间段交通工具名称通过打字输入电子表格中。既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然后由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表格中的内容,教师一一将其出示到大屏幕上,学生集体判断。在汇报过程中,帮助学生有意识复习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词典、换词理解等等来解决“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等词语。
由于本课中出现的交通工具好多都是生活中不常见的比较远
离学生生活的。所以,让学生亲眼所见这些新型交通工具是最有效地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像放电影一样出示
“电力机车、核潜艇、磁悬浮列车、太阳能汽车、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图片。让学生对交通工具有直接的了解;通过出示图片也可以使学生对词语也有进一步的巩固。专题片的播放突破了教学重点中提出的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
第三环节:通过网上阅读资料、学生动手画画未来的交通工具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一环节中我分为两步:第一步,学生汇报课前搜集到关于交通工具的资料,拓展视野。没有搜集到的同学可以进入电子阅览室,在那里他们会阅读到许多介绍交通工具的资料。(具体介绍)选择其感兴趣的内容进入主题页面,通过阅览资料,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也让学生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工具会越来越先进。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的电子阅览室的使学生学会查阅信息、独立在网上阅读信息。第二步,开展“我是小瓦特”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出自己想像的未来的交通工具的样子,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不是画在纸上而是运用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所学习的金山画王在电脑中设计出未来的交通工具。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把计算机当成学习工具这一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语文学科中来。
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片头曲。这是一首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主题曲,歌词的内容也是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为中心的。播放学生们熟悉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第四环节:总结全文
在教学结束时,我出示20xx年10月15日“神州5号”成功上天的录相片,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第三个成功发射载人飞船上天的国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交通工具发展和制造水平,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当然这堂课的设计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敬请领导老师提出宝贵建议,使我在课改研究中不断进步。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这是本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记叙了一只小松鼠掉在了狼的身上,他巧妙地逃脱了危险。课文以对话的方式表现了小松鼠的灵活机智,也说明了只有朋友多,才会快乐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初(试)读课文,教学生字词,并指导生字的书写。
2、过程和方法:探究式地学习,初(试)读课文,学会本课部分生字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朋友多,才有快乐的道理”。
二、说教法
(一)导入新课
这套教材的最大特点从教法来讲就是以“学生为本,自主探究。着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材设计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倡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力求引发师生和教材的互动。”
从故事导入新课,就是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帮他们营造学习环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这个教学环节倡导的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的过程,是焕发师生生命激情、激发师生生命潜能的过程。所以,我设计的这个过程也许在试讲中失败,也许会使课堂处于“一问三不知的场面,但却是我试着以学生为本的教法实践。败了我也不慌不悔。
低年级阅读教学,无论从哪一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从读入手。有目的地放手地让学生读是新课标对新教法的要求。以读带讲。尽量做到教师在读中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从“故事中“引出生字来学,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会了生字再回到课文中为课文服务。这样放手地让学生或联系内容或联生活实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
语文环境就是文字环境,它遵从“从大到小”规律。即篇——句——词——字。才不至于使课文与生字脱节,才不至于使课文空洞。
本册教材对识字课的教学要求是: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全册共认识常用汉字476个,其中会写243个。
3.能按笔画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在识字教学中,当然以“音、形、义、”为重点。教法以学生为本,照顾他们天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在活动中自主、自信地学习,这里体现的是教学策略的转变。
无论这节课怎么上,识字是目的,读懂课文是归宿。
三、对新教材的认识
我们面对的是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我们传授的是新教材。那么我们究竟要怎么教才算新?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看这本教材的主编杨再隋先生的《谈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走进新课程》一文中说: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种新的课程文化,一种新的教育生活,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展现在我们面前。语文课怎么啦!一个字:变,在变中求新,在变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他说:“首先是教育理念要变,师生关系要变,对教材内容及其呈现形式的认识要变,教学策略要变,教学结构要变”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教学活动所作的诠释,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调查生活垃圾》一课。本节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信息、表达信息,进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所以,本节课我以情境创设法为主。首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接着,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我会借助多媒体出示场景,让孩子们带着一种愉快的心情步入课堂。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提出问题
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时,我们就可以出示课本中的主题图,然后,教师再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进而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些可能不是。对于后者,我们不能给予否定,也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孩子们把它们存入问题银行今后解决,也可以在新课结束后,把它当作一个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解答。
2、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分为这样几个层次:
(1)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到与问题有关的数学信息。
(2)读:把找到的数学信息与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初步感知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算:让学生试着列出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
(4)结:教师适时给予小结,升华学生对新知的认识。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就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有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扶”,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操作,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整堂课的练习设计不仅要紧扣主题,而且要层次清楚、由浅及深、由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四)引导总结,强化新知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采用提问的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还起到了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佳作,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课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让我们的心为之颤动,情为之动容。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训练点: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榕树的大和“鸟的天堂”的热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渗透点:从课内外延伸中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生命力的美,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理论依据: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线、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构想:
以读为本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本节课我想用最简单的朗读、感悟的方法来教学本课,抓住关键的词语咀嚼、品味、赏析升华,让学生在课堂有滋有味地读,无拘无束的表达感受。
四、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谈话引入、渗透文本----感知文本,理清线索----美读文本、探究重点----自主交流、畅谈感受----实践活动,拓展文本”的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收获。
(一)、谈话引入、渗透文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以讲故事为切入点,(传说500年前,在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河村……真是南国的奇观呀!)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话锋一转,“在你们的心目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通过汇报,架设起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二)、感知文本,理清线索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这一遍读,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查字典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接着,检查读生词,先自己试读一遍,然后和同学一起交流需要注意的字、词,从而帮助学生排除读书障碍。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梳理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三)、美读文本、探究重点
叶老说: “美文尤要美读”。特别是对《鸟的天堂》这样经典、优质的言语材料,“读”本身就应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日标、一项任务。在指导阅读“榕树”的特点这一段时,我将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你仿佛看到了一株怎样的大榕树?”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然后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齐读、范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操练,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悟,领会榕树的“大”和榕树叶子的茂盛。文中的重点词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对表达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语、句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例如:“真是一株大树”,突出一株,体会榕树的大;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中体会树多而密,
“翠绿…‘颤动”等词语中体会榕树的美丽和富有生命力。特别是“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更要注重加强语气,强调“赞叹”之情。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对榕树的赞叹和喜爱之情,体会到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实实在在地练读后,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侍作以新的内涵。我在此增设了设疑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学合作,优势互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自主交流、畅谈感受
在学习鸟多一段时,我先播放“群鸟纷飞、百鸟争鸣”的录象,当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后,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在读中感悟,然后交流。学生从鸟的数量多、形态多、姿态多,感受美的画面,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想象讲述有的鸟还会怎样。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在学完榕树的大而茂盛和鸟多段落后,我请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遗言个,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五)、实践活动,拓展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材料,写一篇解说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然后在班里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五、板书设计:
树 大 茂盛 喜爱
鸟的天堂
鸟 多 活跃 赞美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展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又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首诗歌,介绍植物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的常识。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第二、三、四节结构相似,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诗歌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教学目标:依据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围绕课题,质疑学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观察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关植物传播种子方面的知识,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
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实现既定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设计: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情景导入,诱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赏读课文,入情悟趣,
(四)深化内容,拓展延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学生观看有关植物的影片,我声情并茂地作介绍,把学生带到植物的世界中去,植物的孩子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样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揭示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为下一步的读书探究打下基础。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掉字、将自己感兴趣的小节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它们画下来,以训练学生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读中理解”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的有效方式。
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后,我导学第二小节,课件出示降落伞,“看,这降落伞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妈妈就能*它传播种子了。”再演示课件,风轻轻一吹,降落伞一个接一个出发的情景,理解“纷纷”一词,蒲公英的孩子多快乐呀!让学生美美地把这一节读出来,学生练读,我再指导读,“蒲公英**的办法怎么样”?指导学生再看画面,抽生夸一夸,再随意地加上动作,表情站起来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分小组合作学生自己喜欢的小节,喜欢苍耳的就学习第三节,喜欢豌豆妈妈就学习第四节。我出示学习方法。
(1)读一读课文,
(2)说一说办法
(3)演一演情景
(4)夸一夸妈妈。
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质疑,我把课前采集的苍耳种子实物让学生摸一摸,体会苍耳布满刺的外壳。再用课件演示铠甲挂住动物皮毛这一动作,让学生体会这一办法的有趣,再让学生用朗读把它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我抽读,分小组比赛读,使每一个人都有参与的权利。同桌练习说一说“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什么传播种子”。以达到训练全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我小结:蒲公英妈妈*风吹,苍耳妈妈*动物的皮毛带,豌豆妈妈*太阳晒传播种子。植物妈妈传播种子还有哪些办法?让我们一起去野外观察吧!我课件显示美丽的草原、田野、树林等。抽生像课文那样夸一夸这些植物妈妈。再把它写出来,以此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能
六、说板书: 蒲公英 风苍耳 动物皮毛带豌 豆太阳晒
说课稿 篇8
一、说幼儿
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也是《纲要》中所要体现的。我班幼儿年龄在五岁半左右,探究、分析能力有了一定发展,对语言故事中的角色总是津津乐道,还不时的总喜欢卖弄自己,但是口语表达能力欠缺。在《小桃仁》这个故事中,通过观察、讨论、分角色表演等方法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体验表演故事的乐趣,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
二、说教材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云有各种形状?”故事《小桃仁》,通过小桃仁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感受春风、春雨、太阳光、老桃树对小桃仁的爱和小桃仁变成小桃树后的自豪和惊喜,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变化。
三、说活动目标
大班阶段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的阶段,幼儿的个性和交往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根据本班幼儿口语发展特点以及大班语言发展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引导幼儿感受春风、春雨、太阳光、老桃树对小桃仁的爱和小桃仁变成小桃树后的自豪和惊喜。
2、培养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力、表示力、启发幼儿用亲切的语气表示出故事中春风、春雨、太阳光、老桃树与小桃树的.对话。
3、使幼儿了解小桃仁发芽必需有阳光、空气、水三个条件。
四、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春天的气候、天气的特征,春风、春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难点: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阳光、空气、水。
五、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幼儿与家长一起研讨植物生长的条件。与家长一起进行小种植活动,摆放在自然角内。
2、材料准备:故事磁带、多媒体教学课件、幼儿分角色表演用的头饰等。
六、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其自主主动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此,我将教学方法中的互动式的动静交替灵活应用于其中,具体如下:
1、讨论法:语言不能代替操作,但操作也不能缺少语言。为了调动幼儿的
主动参与性,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讨论法是必不可少的。
2、多媒体演示法: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符合幼儿爱看动画的特点。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更好的理解小桃仁的生长过程。
此外,在活动中我还采用角色游戏法。在活动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快乐,同时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七、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讨论、讲述、表现,从而轻松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具体如下:
1、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活动中,我以老师首先揭示或引发讨论内容,然后由幼儿进行补充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我让幼儿反过来向老师来发问。讨论结合了《规程》的要求,为幼儿创设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其发展,而不是单一的教师讲解,避免了儿童因说教、指导过多而产生的腻烦、抵触心理和行为。
2、观察法:通过观看课件,把幼儿带入具体的画面中,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使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意境,感知故事内容的涵义,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我始终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鼓励多样性的学法,使幼儿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八、说教学过程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次活动的目标,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设计了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一)猜谜、引入课题
“娃娃一身毛,红嘴歪着笑,浅浅一道沟,咬开好味道,请你说一说,是什么水果?”(出示桃子图片观察)
提问:吃完桃子里面有什么呢?(出示核桃图片观察)
师:一个桃核就是一间房子,里面住着一个又白又胖的小东西呢!这个小东西的名字叫小桃仁。(丰富词汇“小桃仁”)
来,我们听一个故事
(二)看课件,欣赏一遍故事《小桃仁》
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桃仁变成了什么?
(三)结合六幅图片引出提问,幼儿根据故事记忆回答
分六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春风、春雨、太阳光和桃树妈妈亲切的语气、不同的语调。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春风、春雨、太阳光、桃树妈妈和小桃仁说的话。
(四)总结小桃仁发芽生长的三个必要条件和其生长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桃仁
是在众人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体验爱与被爱的美好。
提问:小桃仁是怎样变成小桃树的?
拓展提问:小朋友是在谁的爱抚下长大的?
(五)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
说课稿 篇9
设计理念:
教学中我贯彻“以学定教,以读为本”的宗旨,采用范读、配乐读、自由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并借助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以读促讲法(以读为主、理解新词)、同桌合作学习交流方法,引导学生识字、认字、写字。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下面来谈一谈“第一课时”我的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的3个字只识不写;正确书写“傍、芒、蓝、伏、余、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连绵起伏”、“余晖”的意思。
教学重点:朗读、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课
由谜语引入课题,让学生能在比较轻松的状态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民主导学
有2个任务。
任务一: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又分为2个学习要求:
(1)自由、高声读一次课文。把生字、认字读两遍,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由老师的配乐朗读带学生进入课文夕阳西下的情境中去学习,激起孩子们读书的欲望。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解决一类字和二类字音。接着就解决一类字字形和书写的问题。
学写字“傍、芒、蓝、伏、余、沉”这6个生字。新课标中在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提出的要求中,有一个新的字眼是“学习独立识字”,所以我安排孩子们先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了那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在孩子们的发言过程中灌输生活中识字、加一加、减一减等各种方法识字。利用古人造“沉”字的.方法激发孩子们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再用结构分类的方法,把6个字,分为2类,通过观察让孩子们发现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上窄下宽”“左窄右宽”,掌握了规律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写好汉字。接着让孩子们自己观察每一个字在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同桌合作一起说一说,选择一个较难写的字,老师辅导。孩子们在识字、记字、写字的过程中得到老师各种称号的红花奖章,激励孩子们主动独立识字。
在这里为了突出低段教学识字、写字这一重点,利用集中识字完就写字。把平时放在最后的写字环节提前,放在了课堂中,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识好字、写好字。然后再读书。
学习要求:(2)再读一次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请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指导难读的句子。第二自然段中最后一句“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并看图理解“连绵起伏”和“余晖”。
读完课文进入第二个任务的学习
任务二:默读课文,用———划出太阳位置变化的词句。
在这里培养孩子们默读的习惯,交给孩子们默读的方法。了解夕阳变化的过程,理清课文脉络。
三:检测导结
(1)、我会读。(同桌互查,)正确、流利、2颗星,
傍晚、光芒、深蓝、起伏、涨红、慢慢、下沉、日落。
(2)我会加一加、变一变:
士、 监、 亡、 犬 、冗、5颗星
(3)我会总结反思:
通过这3题来检测孩子们字音、字形和读书、识字的学习方法方面的效果。从而检测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说课稿 篇10
1问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本场的 1 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菌”。
2总结语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具体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加以阐释我的说课。
3教材分析
上好一堂课对于教材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对教材做一个简单的了解。本课节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的第二节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细菌的形态、结构以及生殖方式。学习完本节课之后同学们还将继续学习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学情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之前,对于学情的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但是思维方式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容易转移,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都较陌生,这就需要我加以适当的引导。
5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以及生殖方式。2、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3、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确立,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将本节课的难点确立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6教学教法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等教法,同时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7教学过程
合理的教学过程对于上好一堂课起着最关键的作用。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四个环节,分别为导入新课、探究学习、应用提升、小结作业。首先在上课伊始,我会以多媒体的方式导入今天的新课。比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无情的残害中国人。大家边看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日本人是用什么武器使无数的中国军民惨遭毒害的呢?好,视频播放完了,哪位同学可以给我们说一下,这排最后一位同学嘴一个举手,你来说。艾,这位同学说日本人用细菌作为生化武器,用抓来的中国人做细菌试验,从而让无数人遭遇了不幸。那现在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细菌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呢?通过这个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在探究学习环节,我会让学生首先阅读书本第 71 页,并播放巴斯德的实验视频,视频播放结束后,通过提问学生说出细菌是被列文虎克所发现的,巴斯德的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接着让同学们观察 72 页的三幅图,通过细菌的不同形态,引导学生总结出细菌的三种类型,分别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随即我会把细菌的`结构示意图画在黑板上,同时让学生回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并把他们前后四人分为一个小组,5 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细菌和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异同?通过讨论以及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学生会发现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质及细胞膜等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 DNA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然后我会请同学们再次观看一段模拟细菌分裂的视频。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很直观的发现细菌是通过分裂进行生殖的,并且分裂速度非常快。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应用提升的环节,我会让他们自己画出细菌结构示意图,此时我会下讲台巡视,学生们可能对鞭毛和荚膜的结构不是很清楚,我会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和同学们一起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让他们计算一道题:假设你手上此刻有 100 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 30 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或其他影响细菌生活繁殖的情况下,4 小时以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通过这道题的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细菌的分裂速度。同时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细菌有哪些分类方式?
8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的呈现课堂,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我会将黑板分为两个部分,在上课伊始,我会将本节课的题目—细菌,写在黑板中间部分的正上方。在主板书部分写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细菌的形态、结构以及生殖方式,在副板书的部分画细菌结构示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易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
【说课稿】相关文章:
船长说课稿11-15
《白杨》说课稿11-16
说课稿范文11-19
《石榴》说课稿11-19
太阳说课稿11-19
《翠鸟》说课稿11-22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
风筝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