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范文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八册《21、乡下人家》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读文感悟,学习写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因为我们的孩子住在农村,文中描绘的景与物大多是学生熟悉的,而文章的语言看似平淡,那如何从熟悉的景物中看出新意,从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 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说一说感兴趣的景色,抄一抄优美的句子。关注他们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和生活的联系。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课标提出这一学段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提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意图。
根据课文任务量,我将用两节课完成教学。第一节课的任务是通读课文及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第二节课的任务是品读5~7自然段及识字。下面我说说第一节课的安排与意图。
1、激趣导题。通过教师语言描绘,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让学生对乡下生活有初步的感受,再引入课题,这样过渡比较自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中心引领,品读佳句。抓住“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首先(品读第一自然段)直奔“构成了一幅别有风趣的装饰”这一要点,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景,在比较中享受乡村生活。接着(品读第二自然段)通过读一读句子,图文结合,拓宽学生想象花的颜色、香味及“雨后春笋”的画面,引领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其次(品读第三自然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边读边演,并用“有的…有的…有的”想象说话,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最后(品读第四自然段)通过小练笔,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渲染诗意,总结全文。根据板书设计总结课文,再出示诗歌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激发学生对乡下生活的热爱。
板书设计:
屋前搭瓜架
乡下人家 门前种鲜花
(迷人、独特)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三顾茅庐》,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学生们虽然对《三国演义》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毕竟不够全面,所以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够透彻,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习“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我将目标3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4为是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将采用“质疑读、合作读、评价读”等多个层面的读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为学生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出示课题,在引导学生通过字典来理解“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意思后,以“刘备三顾茅庐是为了 ”这一填空,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接着,结合初读检查,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着”、“塞”两个多音字,运用多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查词典来理解“蜿蜒、茅塞顿开”;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辅助、悠然”。在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指名读、小组读、评读等多种方式,着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我还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课堂作业,找到文中三个比喻句抄写下来,想想句子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下节课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
这一课时的教学,我设想以“诚心诚意”为品读文本的切入点,通过“复习导入,整体感知”“精读感悟体会诚意” “品悟比喻句,读写结合”三个环节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一、复习导入,寻找切入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文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刘备这个人物的印象,在学生的交流中,我相机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评读感受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并由这一词语引发疑问:刘备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让学生以此为切入点,随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线索更清晰,更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精读感悟 体会诚意
1、抓住人物对话,感悟人物品质
围绕以上3个问题,我引导学生到二——四段中去圈一圈,画一画,分别用_和﹍,找出人物对话及人物的动作,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品一品,体会其中的含义,品味人物的精神。而后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汇报,教师适时点拨。例如:在学生汇报人物对话一部分时,我相机出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象对话时的场面
,教师适时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张飞“嚷”时的语气和神态,体会他嚷时不耐烦的心情及他率直的性格。读出刘备责备兄弟时的内心的想法,体会出他对诸葛亮的尊重。这时学生再读时眼前的画面更加真实,学生也更能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2、抓住人物动作,体会诚心诚意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在学生汇报人物动作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句子:“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侯。”中的“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恭敬敬”等词语体会刘备对诸葛先生的尊重,届时,我还将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诠释自己的理解,如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画面,通过课文的插图,感受刘备的谦卑。通过表演体现刘备的求才若渴的心情。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刘备就这样等啊等啊?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这样站了多久?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些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引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句名言,此时,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这时再次引出课前的问题: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并引导学生自读第四小节,透过“群雄纷争”“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不难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刘备有了诸葛亮的指点更是拨开云雾见青天。这也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
三、品悟比喻句,读写结合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回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三处比喻句:“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的卧龙。”“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指导学生想一想,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仿照例子说几句比喻句。在此处,我还将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结合文后第5题的要求,用来到……只见……进行仿写,使读写结合落到了实处。
在课后,我将布置这样几个供学生多项选择的作业:1、读读《三国演义》,将精彩段落摘记下来。2、将《三国演义》的一个小故事改编为小课本剧,在班会上进行表演。
以上是我的初步设想,在教学中,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及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8.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刘备 —————→ 诸葛亮
←—————
辅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中彩那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中抽中了大奖,但是抽中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给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
①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的父亲、母亲的人格魅力,做一个诚实、有信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
(四)教学难点: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
二、说教法
本课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字感染力,蕴含着一个做人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训练的好文章。 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对比朗读、自由读、尝试性读、带着疑问去读、比较读、互问互读、分角色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让生在反复读,反复感受文中的人和事的过程当中,从而领悟课文,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尤其是本课的`重点,要让学生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因此,我决定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神态的句子反复读、体会、交流,感受父亲的高尚品质,在感悟语言的同时受到崇高人格的熏陶和感染。
三、说学法
识字教学仍然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与低年级有所区别,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查字典自主识字,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课之前,我安排学生预习生字新词,为读好课文作好铺垫。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只有让他们多读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从读中理解内容,从读中领悟父亲前后两次不同的心情。让学生自己去发挥想象,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讨论,在读中不断去体会。而且,我设计这节课主要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相宜的课堂学习“自由度”,给学生“自主感受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块”,给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读中思,思中悟,体会课文中父亲高尚的品格。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学生思维浪花相互激趣、强烈碰撞的信息交换场。
四、说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所展示的社会和人生画卷,能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将引导学生在读、思、想、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去体验、去感受、去领悟人格美。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1、启疑,导新课,初读感知
一开课,教师便出示一个模型,通过识字比赛的方式奖励给一位同学,并让他谈谈得到这份奖品的心情。随后,教师便引出“我们中奖了都会很高兴。可是有一个人,他虽然中奖了,但是他神情严肃,没有一丝喜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从而揭示课题《中彩那天》。接下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初读中感知了课文内容。随后再采用多种识字方法检查学生预习的生字新词的情况,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尊重他们的劳动的。
2、解疑,看插图,细读理解
本文共有两幅插图,一幅画的是父亲中彩后却神情严肃,看不出一点高兴。另一幅画的是父亲打电话给库伯,要把车子还给他,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两幅图其实也就是表现了父亲中奖后的思想变化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句子读一读,边读边想。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神态的句子反复读,并把自己读后的体会、想法与周围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在交流合作中实现了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3、争论,抓重点,精读欣赏
为了激发学习的参与兴趣,我将安排一个“小小辩论会”,让认为车子应该还给库伯的同学作为正方坐在右边,认为可以留下车子的同学作为反方坐在左边。先让他们在组内讨论,准备充分的理由,可以在课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像。在争辩过程中,当觉得对方言之有理时,可以改变选择,变动座位。让学生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反映,在争辩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
4、表演,看动画,分角色读
学生在自由争辩的过程中逐步感受到父亲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此时,教师播放课文内容的动画,让学生为其中的人物配音。这样,让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贴近人物的心灵,入境动情,获得了思想启迪,而且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
5、想象,解难点,畅谈体会
课文语言有一些未定点,教师应凭借这些未定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心灵的空间。如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摹拟对话,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形象美,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2.教学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教具准备:
①.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②.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本文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赏析课文的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采用“自读自悟”、“鉴赏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这节课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发下阅读资料,学生阅读,了解扁鹊其人: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劂”(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生读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小结: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本节课以小故事引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的去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把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而且还要练习学生的复述能力。让学生自读自悟,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语和第6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1)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①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③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恒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
(2)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出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或: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到此为止,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话题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鹊……》)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虽然你是国君,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设计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成为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指导学生写好字,是语文课的重要一部分,因此我在这里设计了第四个环节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重点指导: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五、说板书设计:
29.寓言两则
扁鹊治病 蔡桓公(讳疾忌医)
皮肤小病 不信
请治 皮肉之间 不高兴,不理睬
肠胃 非常不高兴
不治→→ 深入骨髓 浑身疼痛→→病死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鄂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第20课所在的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话题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文属于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散文,文章构思非常巧妙,作者站在儿童的视角,以轻松活泼的笔调,运用诗一般精美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展现了豆花庄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动物们在这里过着安乐、祥和幸福的生活。文章有很高的品位价值,可能性强,是一篇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思想内涵的经典文本。
通过探究课文,深切感受豆花庄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小动物们带来的快乐幸福生活,并让学生有物及人展开联想,体会人与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依据《课标》对中段语文阅读的要求针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目标:掌握生字新词,学习课文内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品味课文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理解、想象、综合实践以及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风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豆花庄优美的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理解几个重点句子的含义,体味为什么这样描述以及怎样描述的。
二、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珍视学生阅读中的个性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课标精神,注重三个维度,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明意,读中入情,读中悟理,读中学法,彰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抓住课文重点句子“多么美丽的村庄啊,真是个童话般的世界”,直奔重点,组织引导学生在读中明意、入情、悟理、学法 。
学法:根据以上提示方法,学生可采用读一读,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读一读,评一评;读一读,唱一唱;读一读,背一背;读一读,谈一谈等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读中寓情趣,读中求发展。
四、教学流程:
为达到教学目标,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引文析疑,初步感知全文内容,自主理解豆花庄的优美自然环境;第二课时,重点探究小动物们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过着怎样快乐的生活。
下面我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前播放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以及小虫虫们各种美妙的歌声。师边放边说:上节课我们在豆花庄里欣赏了美丽的风光,它把我们带进了童话般的世界里,在这个童话世界里,有哪些幸福的小家伙们?他们在豆花庄里过着怎样的幸福的生活呢?
我们先来听听它们的声音吧!从歌声中能听到都有谁吗?听后说一说。
(创设情境,让学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激发探究欲。)
二、直奔重点,初读明意
将学生带入情境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引入本课时的学习,然后提出学习任务。默读课文8—18自然段,从文中画出写了哪些小动物?
学生边读边圈画,做上记号,还可以作旁注。
在这些小动物中,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了写虫蝈蝈的句子,自读后交流:课文以虫蝈蝈为例,写出了豆花庄虫虫们的快乐生活。(通过这一大环节的设计,抓住重点,学生初读后就能明白这一部分课文的大致意思,这便体现了读的第一个层次。)
三、研读课文,入情悟理
1、抓重点词句,自探引导
蝈蝈在豆花庄里过着怎样快乐的生活呢?读一读课文,从中找出相关的重点语句。
学生自渎后,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师随机出示四个重点句子:
①早晨,他们的歌声,像豆叶上的露珠一样,圆润、晶亮。
②午后------那歌声,像清凉清凉的渠水,流到了豆棵旁,也流进了我的心田里。
③傍晚,他们的歌声,带着豆花的香味,飘着晚霞的色彩,伴送乡间小路上归去的牧笛------。
④他们唱的是一支绿色的歌,在绿色的歌里,好像还飘着金以的梦,那么优美,那么令人向往--------。
2、加强朗读,读中入情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感受蝈蝈的快乐?读四个句子,这里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采用多种形式读:个人自读,学生评读,同桌竞赛读,师生合作读,比较示范读等,加强学生语感,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受到感染启迪。
学生边读边想象四个重点句子描述的情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让学生进入一种诗画般的意境中,培养想象力,在读中求发展。)
3、合作探究,细读悟理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6
【教材简析】
语文园地二围绕“观察与发现”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等五块内容。口语交际趣味性较强,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观察带来的乐趣。
本组习作的内容和要求与刚刚学过的课文密切相关,要求学生写下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有两种习作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一是自己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二是用《观察日记×则》为题,把自己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情况以日记的形式整理出来。
【教学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建议】
1、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是: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教学时,可以按照教材提示的步骤安排交际活动,重点放在交流“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受”。教材中的左图,可以从树上找到隐藏着的10个头像。右上图,从黑白两色中可以分辨出,中间白色的部分是一个杯子,两边黑色的部分是两个侧面头像。右下图,通过对画面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看出两个头像:一个是小女孩,另一个是老妇人。
可以采取在小组内开展竞赛的方法进行教学,看谁发现得快,发现得多,然后在班上交流各自的发现。在交流时,要引导学生说一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此说出观察的感受。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观察的方法和习惯: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2、习作对学生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对本次习作的指导,可以按以下的步骤进行。
(1)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最近你观察过什么事物?是在哪里观察,怎么观察的?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谈话中,捕捉习作的内容,激起习作的欲望。
(2)教师交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相互启发。
(3)教师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稍作指点。
(4)学生试写。
(5)?选典型的习作进行作中讲解。
(6)继续修改完稿。
教师对习作进行批改后,要认真进行讲评,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还可让学生谈谈这次习作的体会。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7
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1、事先布置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并通过多渠道搜集有关自然景观的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教师启发谈话,鼓励学生把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介绍给学生。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3、教师合理分组。
4、引导学生文明对话,耐心倾听对方的说话。
5、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要突出景观的奇特之处
要求:介绍一处美丽的,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要言之有序。
6、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7、总结
【通过学生交流、及体会,让学生从实践中扩大知识面,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有效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在体会进一步明确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为后面的习作打基础,并达到知识的综合。】
习作建议:
一、选好素材,明确写什么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杭州西湖、安徽黄山。
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 如:校园(公园)一角、乡村的田野。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二、运用技巧 ,指导怎样写
1、观察描写要有顺序
⑴可以按照空间顺序,以观察点的转移为线索描写。
⑵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
2、要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
⑴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的特点。
⑵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活化景物。
①使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②运用多种感官去感触景色的多姿多彩。
③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写景和抒情结合起来。
三、明确要求,动笔写作
1、要围绕自己旅游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来写,可以写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景物。
2、写时一定要想一想这一景物有什么特点,要突出它的奇特之处。
3、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做到语言通顺、流畅。
4、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引导学生用修改符号自己修改习作
五、合理分配习作时间,向80分钟要质量
20分钟教师指导;
40分钟构思、交流、写作;
20分钟修改。
六、打分激励,赏识评价,培养兴趣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篇8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第八册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袁鹰在文中写了自己在黄河上所见到的有关景象:艄公在滚滚的黄河上,凭着一根竹篙和羊皮筏子自由而镇静地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顿生赞美之情,用抒情的笔法着力赞颂了艄公的勇敢、沿着、镇静、机敏。作者运用语言老道、气势磅礴,更突出的是作者通篇运用一种反衬烘托的手法,从不同的侧面来赞颂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文章的末尾直接抒胸意,赞颂艄公的伟大。
根据文章的特点,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体现作者的意思,表达文章的主体意思:
一、 建构联系,多角度、多侧面来了解说明有关内容。
文章对于黄河的介绍不是很多,但语言精炼,学生理解上有一定困难,学生对黄河的情况也会有许多的疑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调动学生从多角度,从课外去全面地了解黄河,建构多学科的课内外相联系的一个大课堂,鼓励学生从社会、地理、文学等方面全面地了解黄河,教学时适时引导学生想像,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了自己的滚滚黄河。
二、读、思相结合,深入地有层次地读懂文章。
本文文笔优美,以赞颂艄公为主线,教学中我始终紧扣赞颂艄公这条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表层逐渐走向文章的核心,真正地做到了由浅入深,逐层深入,读是理解内容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最终目的,理解的程度如何最终体现在读的表现上,读得好了,理解势必到位,也就是在读中求感悟。开始从读通文章开始,到精读文章的第一段联系文章的主线,引导学生思,体会黄河的壮观,而艄公更伟大,感受深入一层,又细读羊皮筏子的段落,再对比、思考,体会艄公更加伟大,又激起一层浪,情到深处。以读来让学生展示内心的真情,颂艄公、敬艄公,水到渠成。
三、紧扣内在的“语言”,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语言”。
学生学语文学什么,仅仅是一两个好词,两三句佳句吗?更重要的作者的语言,作者的文学语言和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些一定要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领悟,因为这些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终生受益的知识,而不仅是一两个死板的词条。用语言是学语文的'宗旨目的。对这篇文章而言,作者除了生动的文字语言,在写作上,这篇文章采用对比、反衬的方法来烘托艄公的伟大,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去通过各种方式体会到,也许不需要直接用语言表达叫什么方法,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方法的好处,有何优点。教学中,我就有意地安排了几组对比朗读:
1、黄河的壮观与赞美艄公。
2、羊皮筏子的轻小与赞美艄公,通过反复的对比朗读,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写黄河的壮观,羊皮筏子的轻小不是浪费笔墨,不是废话连篇,而是作者匠心独运,高明之处。
学生从领会开始,也许就在他的以后的文章中不自觉的运用了进来,这样不是锦上添花、学以致用,学活语文吗?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04-25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篇02-27
精选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4篇03-07
【精选】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三篇03-09
【精选】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4篇03-09
四年级下册语文《乡村四月》说课稿06-08
【推荐】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篇03-10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合集十篇03-16
有关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汇总六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