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3-13 09:59:3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优美的抒情篇章之一,文章篇幅虽然不长,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照描绘了“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两幅雪景图,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往事和现实的种种复杂感情。我个人认为本文的学习是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因此本人试着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充分地谈感受,议寓意,说理解,析语言,展示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多角度感知散文诗的描绘的意境,理解课文的所寄寓的思想,赏析作品精美的语言,深入领会散文诗《雪》的丰富内涵。

  基于以上的认识,同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和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时,应具有以下两点教学理念和三点教学原则:

  1、文本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文本的开发和利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教学活动空间,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使文本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问题,随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处世、如何做人。在对文本的分析和处理过程中,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和推敲,关注文本透射出来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内涵。

  2、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在教学中,要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师生间、生生间要进行平等对话,共同交换知识信息,形成教学活动互动方式的多边性,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有效度,达成教学目标。

  也应具有以下三个原则:

  1、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要让学生能学、会学、乐学,整个课堂要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独台演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投入到学习的真实状态之中,时刻关注和调控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活动的广度、活动的时间、参与的方式、参与的品质、认知水平和参与效果,要让学生置身于学习过程之中,使学生学得真实、学得透彻!

  2、有效的学习方法:“授生以鱼,不如授生以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做知识的呈现和展示,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自身的经验和经历,做到与文本、与作者、与主人公等进行倾听与对话,把课文读薄,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深刻化,有效地促成学生思维的激活与跃动,从而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现象,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科学的教学程序:教学程序的设定要求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运用语用学和信息学的原理,指导学生养成有效地摄取信息、筛选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教学程序的设计要注意程序的'层递性和实践性,课堂教学形式的活动化和生活化,体现学生中心论的教学原则。

  因此,我把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课文信息,领悟作者对两幅不同雪景的描绘精妙之处。

  2、方法和过程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方式,品味作品语言,感悟作品意境及内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从而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一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二是本课教材内容的特点;三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的现状。

  鉴于前面的分析,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1、情境导入: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学过的有关雪的诗句引入,要求学生浅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适时指导,特别选出几句,如“忽如一夜色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国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等等,分析出诗人在雪景的描述中蕴含了对雪景的赞颂、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残酷无情的战斗生活等,让学生在自由发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处境,不同文化层次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进而过渡到鲁迅的《雪》,以期透过本文的学习来深刻感受作者深邃的内心世界!!

  2、构思意境: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情感态度。

  听课文录音或是叫学生朗读,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去体会和感受课文中所展示的画面。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圈出疑难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对文本的内容作一些提炼,把北方的雪的场景与南方的雪的场景形成对比,在学生的感性认识中把握文本的内容。

  3、寓意剖析:对文本中的圈点勾画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意境和自身的理解,结合作者的经历,仔细研读课文,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雪景以及作者在雪景中所寄寓的思想。主要以以下两个问题作为统揽:

  ①作者描绘的两幅雪景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和字词概括。

  ②作者在这两幅雪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教师在学生讨论、明确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点拨:如:江南的雪景,主要反映了作者儿时生活的留念与向往,也表现出了作者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朔方的雪景,主要作者那种桀骜不驯的风格以及那种不畏艰险,永不停息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4、互动质疑: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人物思想感情或性格特点的重要语段或语句,并且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或品味推敲重要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等。

  让学生在对文章的主题有所了解的前提下,对文章中的优美的句子,重点词语和语段,进行评析,特别是对方文章中心名的分析和理解。比如:文中小孩塑雪罗汉的动作和神情;江南雪景的形态比喻;文章结尾中心句的理解等等。

  5、心得交流:是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将课文与自然、社会、人生联系起来,特别是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把语文学习放到一个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去,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获得人文上的有益启示。

  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让学生根据理解感悟人生,教师可以用“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等等诗句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习那种积极向上的人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与科学知识有关,学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化石吟》是以诗歌的形式,赞美了化石对于人类认识古代生命的作用,目的是启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因此,在本诗的学习中,除了诗歌知识的学习,还必需了解化石的有关知识作为背景,才能较深刻地理解化石对于生物进化论的贡献以及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化石等古生物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要靠教师补充和引导。

  三、教学方法:

  1、预习背景知识的方法。教师提供化石与进化论方面的知识材料给学生预习,使学生对化石的感受能够丰富起来,侧重点是理解化石说明了生命演变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真理。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赞美化石的感情,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2、拟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出示远古动植物化石的相关图片和播放有关远古时代恐龙的科学幻想片(《侏罗纪公园》)。(这个做法能积累理解本诗第3节、第6节的知识背景)。

  3、对比法。引入学生学过的《石灰吟》和本诗对比,同是赞颂诗,但赞颂的侧重点却不同。

  4、朗读法。本诗与第6课《理想》一样,节奏感强,适合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化石的外表特征,如“冰冷的骸骨”,“肉体腐朽”,“黑色的躯壳”,“脸上道道皱纹”等。同时在朗读中理解本诗的押韵、设问、拟人等特点。

  5、拓展延伸法:阅读本册教材第166~167页“进化论和神创论的激烈争论”,请利用学过的或查找的化石资料,为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辩护,写出300字左右的短文。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印发教师收集的“化石简介”的资料,学生自由阅读。

  2、课堂提问,就同学们所看资料,回答:a、什么是化石?b、化石是怎么形成的?c、化石分为哪几类?d、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化石的?e、化石说明了什么真理?

  3、请一个同学背诵《石灰吟》,另一个同学朗读《化石吟》,思考这两首诗歌的异同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两首诗歌都是赞美诗歌,但前者主要是咏诵石灰的坚贞的精神,目的是用来象征一种人;本课则是赞美化石讲述了令人惊讶的“神话”,是赞美化石本身,赞美它讲述了生命演化的故事,赞美它证明了生命进化的真理。

  4、多媒体播放化石的图片。然后请同学们齐读诗歌,谈谈同学们对诗歌中描绘的化石形象做一个对比,增强对“冰冷的骸骨”,“肉体腐朽”,“黑色的躯壳”,“脸上道道皱纹”的理解。

  5、同学们对图片上的化石形象也许有点失望,这样的化石怎么就“讲述了奇幻的神话”呢?播放《侏罗纪公园》中的凶猛的恐龙和原始森林片段5分钟。接下来请同学朗读诗歌的第6小节,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即“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6、再次朗读诗歌,分析诗歌的写作上的特点。结构分为3个层次,1、2小节设问,第7小节回答,形成首尾照应。中间3、4、5、6小节写化石对回答了真理,它的珍贵和证明了生命的不停息的事实。并归结到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再分析一下拟人手法的使用好处及本诗押韵上口的特点。

  7、小结作者赞美化石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化石保存了远古生命的信息,使人类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从相信上帝、相信造物主到相信科学的进化论,这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在这里就有化石的功劳。

  8、作业设计:阅读本册教材第166~167页“进化论和神创论的激烈争论”,请利用学过的或查找的化石资料,为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辩护,写出300字左右的短文。教师批改作业后,选择一部分好的在教室墙壁上张贴,供学生们交流。

  附录学生预习资料:

  化石简介

  1、什么是化石?

  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

  简单的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2、形成条件:

  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地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这就可能改变或取消该种生物变成化石的可能性。

  (3)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大概动物柔软部分的化石得以保存的最著名的.例子是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在这两个地区的冻原上发现的大量的冻结的多毛的猛犸遗体——一种绝灭的象。这些巨兽有的已被埋藏达25000年。当冻土融解,猛犸的遗体就暴露出来。也有些尸体保存得很不好,当它们暴露出来时,其肉被狗吃了,其长牙被象牙商倒卖。猛犸象的毛皮现在在很多博物馆展览,有的把猛犸象的肉体或肌肉放在乙醇中保存。

  生物变成化石的更有趣和不寻常的一种方式就是在琥珀中保存。古代的昆虫可被某些针叶树分泌出的粘树胶所捕获。当松脂硬结后并进一步变成琥珀,昆虫便留在其中。有些昆虫和蜘蛛被保存得非常好,甚至能在显微镜下研究它的细毛和肌肉组织。

  虽然生物体的软组织的保存形成了一些有趣的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化石,但这种方式形成的化石是相对罕见的。古生物学家更经常地是研究保存在岩石中的化石。

  3.化石分类:

  遗体化石:遗体被埋藏并在一定条件下被石化而成的化石。

  遗物化石:生物的排泄物(粪化石、卵化石)及人类使用过的工具形成的化石。

  遗迹化石:古代的生物在脱水后的碳痕及足迹等化石。

  4.化石与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的顺序和意义:

  (1)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2)意义:动植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

  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课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⑴ 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第二单元都是以爱中心话题的,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等,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⑵ 本文描写人物特征细致,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很典型,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应用语文的能力。

  ⑶ 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近生活,又位于第二课,有利于学生小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的衔接。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我将素质教育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德育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情感熏陶: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3、教学重点:

  ⑴ 重点文段的阅读,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⑵ 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4、教学难点:

  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尤其二三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

  5、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课时: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德育教育。

  【说教法】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山区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幻灯、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学法指导】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的整体要求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同时,还要求加强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和想像,学习抒情性的语言。《浪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 的散文诗《组歌》中的一篇,在这首散文诗里,诗人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联想与想象,向读者展示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文中,充满了作者哲理性的思考和澎湃的激情。并且,诗人还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敏感而丰富的内心。这篇文章不同于其它写景散文,在诗歌中,诗人选取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从写海浪与海岸的爱情入手,进而歌颂了海浪美好的感情和高尚的品格。诗文中处处闪耀着诗人自身人格的光辉。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浪之歌》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为:在积累字词的同时,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海浪的形象及情感内涵,进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律动,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篇文章的学习难点可能在于:难以把握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性。当然,如何去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也非常重要。

  二、说学生

  初二学生已历经三个学期的学习,朗读有一定的`基础,有一部分学生朗读水平应该不错。本篇文章属于散文诗,适宜朗读,但内涵较深沉,对初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且学生生活在内地,对大海印象不深,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因此,若能加深学生对大海的印象,发挥学生诵读的特长,可以比较顺利的完成对《浪之歌》的学习。

  三、说教法

  依据以上分析,我觉得以朗读是理解这篇文章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辅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因为在朗读中,学生可以品味语言,进而理解作品思路,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在交流与协作中愉快地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最后,如果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完美的把这篇文章描写的海浪形象再现出来,就说明他们理解了作者的情感,我的教学目的,也算达到了。

  四、说教学设计

  对于生长在内地的孩子们来说,很少有机会见到真正的大海,所以,在导入部分,我选择了有关海浪的图片,剪辑成视频,在课前播放,让学生欣赏。给学生一个生动、直观的感受。这个导语,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接下来的新课教学分听读、品读、研读与诵读四个部分。

  听读部分通过教师配乐示范朗读,使学生对课文形成一个整体印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展示的意境中,并引导学生谈谈对浪花的情感态度。接下来让学生对过自由朗读与齐读的形式,完成对本文字词的积累,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了解,为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主动去获取知识,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与协作,去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品读中,我设计了两个研讨问题:1、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出海浪怎样的形象?2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情感基调来朗读本文?1-4节和5-7节的朗读基调是否一样?

  让学生分组去讨论解决学习过程中,对课文关键词句和海浪形象的理解,以及该怎样去朗读的难题。并且在学生回答后,给予朗读评价与指导。既给了学生以鼓励,又给他们明确指出以后努力的方向。研读部分让学生通过自由组合,去理解作品所蕴含的哲理,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之所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是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必有所顾虑。在学生们讨论之后,我准备用多媒体展示我的理解,供他们参考。

  诵读部分意在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通过配乐领读和齐读相结合的方式来再现课文优美浪漫的意境,如果学生们能把海浪的形象通过声音演绎出来,就说明我的教学目的实现了。

  在作业设置上,同样要突出朗读的重要性,同时落实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学习本文的写法,灵活运用这堂课所学的知识。

  我拟定以下三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结合本文的学习方法,学习《雨之歌》。

  3就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进行描写,模仿本文的写作方式,在作品中尽量展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些结束。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陋室铭>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

  二、教学设想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认识今天的社会,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3、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指导学生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是学文言文的重中之重。4、进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和同学们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能力。

  《陋室铭》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学生也会很爱读,因而我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我还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我班是个学习成绩较好的班级,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也形成了较好的阅读习惯。对古诗文的诵读训练以往也进行过,但学生掌握得不太好,因而加强朗读训练,形成良好的语感也就成为必要。前一个单元刚学习完,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的掌握估计不会太难,但需要巩固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本课。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三分钟屏幕展示“教学目标”这一设计,从教的方面来说,它具有“导向作用”(《当代目标教学》张 雄)让学生一起来掌握教学要求,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从学的方面说,它具有“激励作用” (《当代目标教学》张 雄)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目标明确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故事导入并解题:上课之前我为学生讲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的故事。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到此景,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一篇文章,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屏幕显示两幅对联)解题: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个故事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熏陶,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怀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三)初读——感受语言美:针对“铭”这种文体的语言句法特点,我除了要求学生大声读,读正确,读流利外,还特别引导学生从用韵和讲究修辞方面去充分体会本文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朗读前的这一指导,十分必要,充分体现了教书重在“授之以渔”,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

  (四)再读——了解内容:在学生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后,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也就是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在这过程中,学生可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讨论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这一设计,在于训练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也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的自主阅读,交流合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是强硬灌输,包办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问不讲,而是发挥主导作用,提醒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句,如:“名”、“灵”、“上”、“入”、“鸿儒”、“白丁”、“丝竹”、“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屏幕显示重点词句及意思)。

  (五)三读——领悟内涵:先要求学生边听教师背诵课文,边想像陋室中的画面,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抑扬顿挫的 语调,读出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最后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想像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则是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便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

  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下列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屏幕显示思考题)

  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苔痕……劳形”)

  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

  4、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中,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择善而从)

  5、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

  这个环节的实施,我主要采用提问朗读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语句,学生寻找有关语句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我还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讨论探究,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还只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则有两个思想。这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理论基础。

  (六)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行设计板书,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加深记忆。

  (七)迁移练习(课后作业)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山(仙)名 (喻) 陋室(德馨) 诸葛庐

  水(龙)灵 托物言志 自比 “何陋之有?”

  景 人 事 不陋 子云亭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说课稿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近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习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

  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

  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

  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

  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

  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

  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 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

  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

  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君子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托物 言志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有关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九篇02-26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8篇02-27

【精华】八年级语文说课稿4篇03-01

【精品】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02-26

【实用】八年级语文说课稿三篇03-08

精选八年级语文说课稿合集8篇12-31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7篇02-26

有关八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03-18

精选八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03-26

有关八年级语文说课稿合集八篇03-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