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2-03-25 13:21: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学情解析,目标定位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习了四年用算术思想解题后,在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今后学习运用方程解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问题的重要基础。

  《方程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堂全新数学概念课,是算术思维的一种提升,是数的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从列出算式解发展到列出方程解,从未知数只是所求结果到未知数参与运算,思维空间增大,这又是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一次飞跃,它将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以及新课标中概念教学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借助生活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断一个算式是不是方程,区分等式与方程,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分类、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渗透集合思想。

  3、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列方程时的数量关系与列算式时的思维过程有着明显不同。用算术方法列算式时的数量关系是充分运用已知数量的运算得出未知数量,它把已知和未知完全隔裂开来,已知条件作为一方,要求的问题为另一方。而列方程的数量关系,是把已知和未知融合起来,共同参与运算。从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思维转向列方程表示等量关系,学生的思维会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以上的思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方程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是经历由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渗透集合思想。

  (四)学情分析:

  课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主要有三项:

  一、求未知数

  这道题主要是为解方程做准备。在这道题中,学生的书写格式错误较多,占40.2;会方法但计算错误的同学占10.9;格式计算都正确的同学占48.9。所以,在后面讲解方程的教学中,我们要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讲清算理和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二、给式子分类,并写出每类的特点。

  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想看看学生能否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清楚分类的标准,为课上的分类做准备。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因为学生的关注点不同,所以分类的标准不同。有些学生关注的是式子当中的字母,所以根据有无字母把式子分为两类,一类式子当中有字母,一类没有字母,这样的学生占25;有些学生关注的是式子中的等于号,所以根据式子左右是否相等把式子分为两类,一类是等式,一类是不等式,这样的学生占26.1;有一些学生关注的是式子中的运算符号,所以分的类别较多,还有一些学生不知道根据什么来分,这样的学生占48.9。尽管一直以来学生总是在写等式,但对等式的概念学生并不清楚。所以,课上我们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本质特征,真正理解等式的概念。

  三、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与跷跷板类似的物品吗?

  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想了解一下学生是否知道天平,为课上应用天平列式做准备。课下我们又找个别学生进行了访谈,让他们说一说天平与跷跷板有什么相同之处。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基本上知道天平,只有个别学生不知道。

  (五)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那么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我们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

  1、用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理解和归结出结论。

  2、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六)、学法

  为了使学生获取“方程的意义”这部分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信心。让学生动眼观察,亲自参与,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安排了五个环节:

  1、创设情景,抽象出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我在教学中借助学生熟悉的跷跷板首先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活动一:感知平衡,体会等式含义,理解等式性质。

  课件出示一架跷跷板,请学生仔细观察后说一说玩跷跷板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再请学生用一个式子表示跷跷板现在所处的状态。然后告诉学生像这样用等于号连接的式子就叫等式,紧接着就提问学生:什么样的式子叫等式?对“等式”的概念进行了强化。这个提问及时准确。接着,利用跷跷板理解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加同减,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然后启发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等式两边同乘同除,等式会怎么样?通过学生举例,总结出等式的性质。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既让学生从跷跷板“平衡”中体会到等式的含义,又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活动二:观察发现,抽象出不同的式子

  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变化过程,通过天平的动态变化得出若干个不同的式子。然后提问学生:以上的式子都是等式吗?它含有未知数吗?让学生思考,交流后说出:有的是等式,有的`是不等式。这样由“扶”到“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动口说一说,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这样设计,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一个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的机会,让他们亲自感知了多个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来源,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不生硬的塞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让学生充分经历方程模型的生成过程。同时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给式子分类做好准备。

  2.引导分类,抽象出方程的意义

  运用刚才得出的式子进行分类,并让学生说说分类标准,然后从学生按照等式不等式的标准分类的教学资源中直接导出本节课的课题:方程,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观察,讨论与交流,找到方程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得出方程的意义。在分类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想法,肯定他们分类的方法。这样的设计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大胆设想、敢于发现、抽象概括的机会,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体会到自己获取知识、发现知识的成功乐趣。

  3.讨论比较,辨析、概念——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创造的乐趣。通过同桌合作用自己的方法创作“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图,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这是一道富有思维容量的习题,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保持与发展,同时渗透集合思想。

  4.巩固深化,拓展思维——练习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介绍方程”、“写方程”和“判断方程”三个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设计了“如果你是方程,你怎样介绍自己”之后让学生自己写一个方程,这样一个介绍,一个练写,不仅使学生爱做,而且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方程的意义。然后让学生看式子进行判断,辨析;出示“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这句话让学生分析这句话对吗?说出理由。通过这些活动加深理解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方程的判断,能引起学生强烈的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巩固方程与等式的概念,方程与等式的异同,使教学达到高潮,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巩固新知的过程中。

  5.小结新知,明确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进行一次梳理,通过总结概括再次让学生体验到探索新知的乐趣。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师:我们今天要来研究2和5的倍数的特征。可是自然数那么多,我们能一个一个研究吗?

  生:不能。那样的话永远也研究不了,自然数太多了,是无限的。

  师:那怎么办呢?

  (同桌讨论)

  生:我们可以先研究小范围里面的数。再推广。

  师:他的想法真棒!那我们就先确定一个比较小的范围1-100,看看这100个数里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1-100中所有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5或0。那么在所有的自然数中,是不是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呢?

  生:(凌乱地回答)是!

  师:肯定吗?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证明这个猜测对不对,我们还要进一步验证。那如何验证呢?有那么多自然数啊?

  (同桌讨论)

  生:可以找一个数看一看。

  师:找怎样的'数呢?怎么看一看呢?谁能说得更明白呢?

  生:就是找一个末尾是0或者5的数,然后除以5看看,能不能除得尽。

  师:哦,如果找不到这样的数,那说明——在大范围里面也适合。

  如果找得到这样的数,那就是有了反例,说明——在大范围里面不适合。

  (学生在本子上举例)

  ……

  师:我们举了大量的例子,没有找到反例。那现在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了呢?

  生:所有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5或0。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呢?在怎样的范围内呢?

  生:在自然数中,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那这个数一定是5的倍数。

  师:当然,我们研究的是不是0的自然数。

  ……(练习)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了。那我们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来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呢?

  (同桌讨论,教师巡视并启发)

  生1:我们先确定了一个范围。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不确定范围的话,数太多了,不可能研究得完。

  生2:我们找到了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特征后,就把范围扩大到所有不是0的自然数,进行了猜想。

  生3:猜想后,我们又进行了验证。

  师: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进行验证的呢?

  生4:举例。看看有没有反例。

  师:说得真好,最后我们才得出了结论——在所有不是0的自然数中,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5或0。然后运用这些结论能快速判断。

  师:谁能完整地把这个研究过程说一说呢?(同桌说——全班说)

  ……

  师:那2个倍数特征我们怎么研究呢?

  生:也是先确定范围,寻找一定范围内的2的倍数特征。然后扩大范围,举例,寻找反例,最后得出结论。

  师:那我们就用这样的研究方法,四人一小组开始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设计理念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充分的练习空间。

  2、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个人主体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以及“用数学学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要注意加强整数商不变规律的内在联系,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2、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关系。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感受“变与不变”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3、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4、教学难点:

  学习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

  三、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实际操作法: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2、启发式教学法: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用数学学数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知。

  3、直观演示法:验证时,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四、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猜想验证法、操作体验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学生自然就想到分数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规律,然后让学生提出,进行验证。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小主人。新课程提倡:过程重于结果。在探索和操作中我采用了观察、归纳和引导发现法。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创设情境,感知规律--研究素材,猜测规律--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巩固拓展,应用规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折一折纸条。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用彩笔在等分后的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告诉学生,如果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1",问学生:你能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吗?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激活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开端。

  2.研究素材,猜测规律。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我在上面教学的基上,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问题:

  (1)1/2、2/4、3/6、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

  (2)你能说出与"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吗?你还能说出与"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吗?

  (3)从"1/2=2/4=3/6=4/8"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归纳,最后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并把这句话显示出来。)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情感交融、和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巩固拓展,应用规律。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些练习让学生强化训练,巩固教学效果。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抽象的计算概念。组合图形是具有普遍特点的平面几何图形,是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总结与延伸。尤其是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过程(不同于简单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蕴含叠加转化的数学思想,对学生今后计算复杂图形面积公式具有重要意义。听了黄老师执教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深受启发。由于黄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

  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本课教学中,黄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黄老师先让学生跟老师一起画一个图形,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想法,看看自己没想到的方法有哪些,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学习其它方法。这样有序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注重兴趣的激发,找准新旧链接。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需要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黄老师在学习新知之前,先组织学生从自己制作的七巧板图形中找出2个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图形,并给它取个名字,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找准新知的最佳切入点,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四、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中,黄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了让学生自由拼凑图形这一情境,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最后又让学生计算家里楼房挑梁的侧面面积,通过联系实际,计算面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黄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黄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当然,黄老师能否在以下几方面再继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1、能否在课堂评价方面加以改进。评价作为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全方位参与的课堂才会产生心理共鸣,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因为学生很在乎别人,尤其是同伴对自己的肯定。本节课中我感觉在这方面稍微欠缺了一点点。

  2、我觉得学生的练习偏少了一点,是否需要增加。(可能由于课件出现了问题,黄老师临时调整了教学策略后,造成了时间紧张,才减少了练习)。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5的乘法口诀》,我将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内容。

  说教材:

  《5的乘法口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乘法口诀的第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十分重要。学生通过看图、实践联系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从中知道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和积极性。乘法口诀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知识基础,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相乘、除的必备知识。

  说学生: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大多在7~8岁,他们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前运算阶段,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集中注意时间短,但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了解了乘法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与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将学生引入课堂。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三维的教学目标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置了

  如下的教学目标:

  1、在观察、探索的活动中,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经历编写的过程,找到最佳的记忆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尝试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口诀的含义,。

  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

  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有效的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置的教法是: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性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索在做中学、玩中学,享受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教学当中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采用的学法是: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法。

  说教学准备:

  Ppt课件,乘法算式和口诀卡片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活跃气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本课伊始,我将用卡片展示几道5的乘法算式,以师生抢答的形式导入。毫无疑问在抢答的过程中,我的回答总要比学生快准,学生就会着急。

  这时我就会问:“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我们一起来学习吧!”并告诉他们这种新的计算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5的乘法口诀。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集中注意听讲,初步感知了乘法口诀的作用。

  (二)、新知探索,自主尝试

  在这一环节中,我借助书本中的.情境——数松果(用课件演示)导入新知,一个5就是5,2个5相加,2×5=10;3个5相加,3×5=15入手,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把课本的表格填好。然后根据所填的表和松果图列出5的乘法算式。通过交流,讨论要计算乘法的结果,运用乘法口诀是算的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根据乘法算式师生共同编写前三条5的乘法口诀,其余的有学生编出来。

  (三)、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拍手读,自由读,对口令读,还采用了提问讨论的方法,“比一比,看看谁能把口诀记得又好又快,并与大家分享你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促使学生大胆发现,总结5的乘法口诀要点,通过自己与他人的合作找出最佳的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四)、拓展新知,练习巩固

  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出:使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这一节我的设计目的在于巩固新知,强化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要达到教学目标,一定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找找例子。在下次课中全班一起讨论,哪些可以用到口诀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

  说板书设计:

  1个5 1×5 =5 一五得五

  2个5 2×5 =10 二五一十

  3个5 3×5 =15 三五十五

  4个5 4×5 =20 四五二十

  5个5 5×5=25 五五二十

  6个5 5×6 =30 五六三十

  7个5 5×7 =35 五七三十

  8个5 5×8 =40 五八四十

  9个5 5×9 =45 五九四十

  最后,整节课在做中学、玩中学,轻松愉悦的环境下,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近似值的实际应用,是在学习求近似值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这部分内容,重点放在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根据实际生活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互动(一)在具体情况中探究理解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1)题

  学习任务:

  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所求问题:(独立完成)

  2、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3、算一算,需几个瓶子?

  4、瓶子的个数是整数个,怎样取商的近似值(小组讨论)

  引入进一法:(板书)(结合竖式理解进一法)

  进一法定义: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往个位进一取整数。

  5、举例生活中哪些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互动(二)在具体情况中探究理解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2)题

  学习任务:

  1、找出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尝试独立列式解答

  2、思考:怎样取商的近似值?(小组讨论)

  引入去尾法: (板书) (结合竖式理解去尾法)

  引入去尾法定义: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舍去尾数取整数。

  3、举例生活中哪些实际问题需要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三)、目标检测

  1、判断下面各题是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说明理由。

  (1)国庆节五(1)班16名同学到世界之窗游玩,每3个同学一条船,需几条船?

  (2)夏铭用彩纸折叠纸飞机,每5张纸折一架,34张纸可以折几架?

  (3)一种圆珠笔2.5元钱一支,12元钱最多能买几支?

  2、我最棒,我能解决下面各题。

  (1)中心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2)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课外作业

  六、说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方法:

  1、进一法: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向个位进一。

  2、去尾法: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统统舍掉。

  这样的板书设计明了、直观。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例题,另一部分是做一做及练习。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组有关分数单位的复习题,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做好准备,然后通过三个例题来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例1是加法应用题,例2是减法应用题,例3是着重为说明计算结果而编排的。

  做一做及练习中的1、2题是分别练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第3题进行混合练习,主要是强化计算结果的,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题目要求先计算再根据要求填方框,以加深学生对约分的认识。第4题是应用题,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兴趣小组为内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教学目标

  (一)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二)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索,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设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我作如下的初步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用“吃蛋糕”这个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设计时,要努力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本课在设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题材,从学生熟悉的过生日分吃蛋糕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明确了本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老师则顺水推舟地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本节课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力求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题尽量让学生说,一些例子让学生举,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努力使自己的角色实现转变,做一回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边学边练,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散练习边学边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逐步深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过生日时高兴么?那你们过生日时是怎么过的?

  (生回答)

  师:同学们,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大家看爸妈为他准备了什么礼物?

  (课件出示蛋糕图及吃法)

  师:他们是怎么吃的呢?

  (生读:一块大蛋糕,首先妈妈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小红吃了3块,爸爸吃了一块,妈妈吃了1块。)

  (课件出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的示意图)

  设计理念:用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师提问:1/8表示什么?3/8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生回答)

  师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2、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3、一家三口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4、小红比爸爸多吃了多少个蛋糕?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这些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

  [设计理念]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按自己的意见探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从中解决一些困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放手探索,自主交流。

  学生自己解答以上问题,做完后小组交流。

  三、收集信息,总结规律

  1、学生代表性作业展示:

  (1)求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蛋糕,你是怎样列式的?(3/8+1/8)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引出:整数加法的意义对于分数同样适用,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你能讲一讲你的计算算理吗?

  (2)幻灯展示学生其他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说一说你为什么那样计算。如:为什么18+1/8=2/8=1/4?(强调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2、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从图上我们知道了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4/8个蛋糕,假设我告诉你们爸爸吃了1/8个蛋糕,如何求小红吃了多少个蛋糕?(学生分析,从而得出整数减法的意义对于分数减法同样使用及4/8—1/8=3/8算理)

  你能根据刚才做的题概括出计算方法么?(引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从学生总结的规律中来发现学生思维的漏洞,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3、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反馈练习

  1、课本105页和106页的“做一做”。

  2、解决问题

  小丽计划一天练习30个毛笔字,实际上午完成了计划的7/15,下午完成了计划的11/15,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五、布置作业。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方程意义五年级说课稿03-02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11-08

五年级数学《分数意义》说课稿03-04

五年级数学众数说课稿11-11

数学统计说课稿11-09

《数学广角》说课稿07-05

数学说课稿07-22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02-26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02-19

【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12-2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