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6-15 06:17: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十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低年级的数学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都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学就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足以证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一、说教材

  “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0—61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前后”、“上下”的位置与顺序,理解了位置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续性学习。但认识左右比认识前后上下要困难一些。“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要具有更强的空间观念。它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和掌握其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倾听与交流能力,质疑与评价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有关“左右”的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渗透“事物之间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认识“左右”位置的关系,准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二、说教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下体验左右的位置,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性,使课堂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学生在愉快的“玩”中巩固了知识。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5)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学内容是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精彩纷呈的。所以本节课利用多种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达到最高层次。

  2、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和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境激疑

  新课开始,我利用课赛情境,让高兴的同学举手。从而引出课题:《左右》。

  二)、互动解疑

  1、说一说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常用左右手做哪些事情?

  学生举例的过程,既是教师了解学生认知基础的过程,也就是他们自己熟悉左右的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象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这样,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让他们在各自原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2、玩一玩

  通过带着学生玩“举右手,抬左腿、摸左耳??”这些“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帮助学生借助身体器官认识并正确分辨左右。在这一环节中,我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选择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右手为突破口,借助身体的器官,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领会左右的含义,分辨左右的位置关系。通过自主寻找、合作讨论、游戏反馈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合作交流的能力,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性。

  3、摆一摆。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叙述摆学具,通过摆的活动,让学生把身体的左右迁移到生活中来,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在听老师的叙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如何用语言来叙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说一说。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东西,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三)、启思导疑

  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握手,请学生判断,老师是用右手握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后,老师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

  相对,用右手握手方向刚好相反。通过质疑、释疑,让学生发现“左右”的相对性。

  四)、实践运用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学是谁?

  2、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一共有()辆车。(课本61页练一练第3题)

  3、我问你答

  4、拓展延伸

  有一个小朋友要上楼,你能告诉他应该走哪边吗?

  如果他不走右边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学生自由发言)

  你知道为什么“上下楼梯要靠右行”了吗?

  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他们都是靠哪边走的?

  走路时我们要注意什么?(结合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结: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交通规则,我国规定每个公民都靠自己的右边行走或行车。现在请同学们都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一走歌谣:同学们,请记住,上下楼梯靠右走,不追逐,不打闹。走马路,也靠右,安全第一永记住。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在我们的生活中,认识左右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就让我们到生活中去体会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数数数的组成》(板书课题),该内容的知识基础是20以内数的认识,同时又为20以内读数、写数以及万以内数的认识作铺垫,就像一座彩虹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在此处安排100以内的数数、数的组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认知发生一个飞跃,那就是引领学生的思维从一个一个数发展到一十一十数,感悟几个十组成几十,几个十和几个十组成几十几。

  二、说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会一十一十数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经历数数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在具体情景中从一个一个数发展到一十一十数,并感悟出几个十组成几十,几个十和几个几组成几十几,掌握“数群”策略,体现数群思想。

  3、提供交流、活动平台,营造宽松愉悦氛围,让学生感受数的奥妙,体验学习的乐趣。

  这样一来,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形成一种活力。其中让学生会一十一十地数数及数的组成是重点,建立“10个一是一十”的数群策略是难点。

  三、说学情

  为了能较好的落实这些教学目标,在上课之前,我还将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那就是很多孩子都能从1数到100,但只是浅层次的数,没有思维的深度,因此可以提供展示平台,做到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对于那些平时思维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当然,对于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养成善于展示、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

  四、说教法

  但是这一切的关键是要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目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我只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针对100以内数数及组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采用观察法、发现法、合作法、展示法、归纳法等。不过,教无定法,只要是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和选择教法。

  五、说设计思路

  我的设计思路是启动、互动、自动、整合。启动就是激起数数兴趣和动力,互动就是探究出数数方法,形成“数群”策略,自动就是运用数群策略感悟数的组成,整合就是巩固、拓展、升华。

  六、说教学流程

  (一)启动

  数学知识从那里来?从生活中来,从学生已知发展而来。我首先给学生提供了数数平台:四人一组,每组提供一堆零散的小棒(46根)。

  小朋友们,请数一数你们的小棒,到底有多少根呢?

  这是学生们已经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每组的小朋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数着小棒,并争先恐后地说着最后的结果“46根”。在学生数的过程中,老师千万不能闲着,要到他们中间去走一走、看一看,摸清学生的思维脉搏,那就是大多数学生的数数方法是“一个一个地数”。这是学生思维从一个一个地数发展到一十一十地数的生长点,探究活动就从这儿开始,接下来进入互动部分。

  (二)互动

  1、肯定:老师微笑着肯定着学生的成功,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数数方法:一根一根数(并板书:一个一个数)

  2、再次提供数数平台:(出示10枝装的铅笔整整4盒,盒子外面还零散着6枝铅笔)你能数出这些铅笔一共有多少枝吗?

  学生一会儿就能报出准确的结果:46枝!这时老师千万不能只关注“46枝”这个结果,一定要把住学生思维的跳动:他们会一根一根地数吗?应该不可能!因为学生只能通过观察,发现10枝一盒,4盒40枝,盒外的6枝也可以一眼看出,不必也不需要一根一根地数,而是一群一群地数,即采用“数群”策略,得出“46枝”。这个情景把学生逼到了思维的边缘,在润物无声的思维冲突中从“一根一根数”突围而出,发展到“十根十根数”,可谓一个飞跃,全新的教学理念就体现在这样的细节上。

  3、导出“数群”策略:“十根十根数”

  当老师追问学生的'数数方法时,学生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居然采用了“十个十个数”的方法,学生能不高兴吗?(并板书:一十一十数)在快乐的学习中,学生“创造”了数数的方法,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数群

  ”思想不知不觉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这样,我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这正体现了一种理念,那就是:真正的数学学习,是让学生自己学会而不是教师教会,是让学生想懂而不是老师讲懂。自己学会才是真会,自己想懂,才是真懂。

  (三)自动

  当得出“一十一十数”是数数的好方法时,学生的学习内动力更加强劲,一切水到渠成,进入自动状态。

  1、数小棒(请小朋友们拿出开始的46根小棒):这时我们来数这些小棒,你准备采用什么数数方法呢?

  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学生大多数会认可“一十一十数”的方法。此时此刻老师组织每组学生合作将每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每组4捆零6根。学生会在观察、操作中深刻地思考:10个一是一十。这种有观察、有思考的操作活动就是“做数学”。捆完之后,请他们看着自己的操作成果一起数一数,学生会兴高采烈地数着: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四十六,体验着数数的快乐。

  2、数动物:出示例2的主题图(灰兔、白兔、黑羊、白羊数量不一,依次排列,每行10只,共10列。)

  让学生说出各种动物的只数,彰显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比如:灰兔有多少只?(28只)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数的?(十只十只数)你知道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2个十和8个一)……

  当说到灰兔、白兔、黑羊、白羊一共有多少只时,老师要特别留心,因为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思维,一种是四种动物的只数相加(28272322=100),另一种是在图上数,刚好10个十,10个十是一百。这时老师要把住学生的思维,不否定“只数相加”的方法,但要张扬“10个10个数”的方法,让学生在“一十一十数”的基础上感悟10个十是一百,一百就是由10个十组成的。还可以安排学生一捆一捆地数小棒,深化知识:10个十是一百,一百就是由10个十组成的。这是从10到100的飞跃,是“数群”策略的进一步发展。

  (四)整合

  1、数数活动:一个一个数,从66数到88;一十一十数,从10数到100,再从100数到10。感受着两种数数方法的策略。

  2、数的组成:例3的情景图(乒乓球、钢笔、月饼),运用、巩固几个十组成几十,几个十、几个一组成几十几的认知。

  3、说说生活中你用到的数(几十或几十几),学生激动地说着。

  4、延伸:老师话峰一转,如果我们遇到很大很大的数,你还会采用一十一十数的方法吗?请小朋友们课外去交流交流。此时让学生的思维又有了一个新的生长点,那就是:遇到很大很大的数,能一十一十数吗?假如不能,又会是怎样的数数方法呢?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单明了,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能呈现出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数数数的组成

  一个一个数:

  一十一十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连山区世纪小学的李娜。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题目是:“小兔请客”。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设想。我将本次说课分为“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程序”三部分。

  第一部分: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1、创造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习数学、探索知识成为学生的需要。

  2、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不断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3、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尊重。

  因此,在现实情境中,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第二部分:设计思路

  1、教材特点

  “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他们只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他们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那么,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演示,丰富多彩的游戏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教材、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我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三部分: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如下:

  ***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

  (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课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是先创设一幅教师带学生过马路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数一数,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并且通过这个情境图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的教育。第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数一数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组成、数的顺序及大小。第三,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知道这些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并掌握2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数11-20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三、教学过程: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1位老师和9个学生一共10个人。

  生2:再接着数一共是19人。

  生3:我发现有14棵树、20条斑马线。

  ……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这幅中告诉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情境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第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操作、数数。

  师:大家看看老师有一把铅笔,猜一猜,有几支?

  生:[自由猜测]9、15、16、20……

  师:小朋友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好,我们数数看,。

  生:1、2、……10,

  师:好的,老师先把这10支捆成1捆,那么再接着数下去。

  生:11、12……20。(再把这10支捆成1捆)

  师:这里一共是20支,你猜对了吗?(台下一片欢呼声)

  师:现在你们能像老师刚才的样子,拿20根小棒,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吗?

  (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

  师:这些数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揭示课题)

  师: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哪些事物是表示“11-20各数”的。

  (班上桌子的张数、男女生各有20人……)

  2、摆小棒,读数。

  (教师直接出示11支铅笔)

  师: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

  生:[快速且大声地回答]11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

  生:[大部分学生抢着举手],1捆就是10根,再加旁边的1根,就是11。

  师:[拿起1捆小棒]简单地说,几个十?

  生:1个十。

  师:[再拿出1根小棒]几个一?

  生:1个一。

  师:[教师语速放慢]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好,刚才老师讲的这句话,谁还会说?[指名复述这句话]

  师:还有好多同学都会说,都想说,那同桌互相说吧?[同桌互说]

  师: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现在小朋友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个十几,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说组成,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同桌合作后个别汇报]

  师:你摆的小棒表示几?生1:17。

  师:好多小朋友都看不见你摆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吗?

  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

  师:也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1: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生2:我摆的.是19,是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

  ……

  [同桌之间根据各自所摆的数字互相猜数、评价]

  3、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小朋友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看看尺子图,把你认识的数字读出来好吗?(生顺数、倒数、读单数、双数)

  师:尺子上的数字,越往右,你发现什么?生:数字越来越大。

  师:老师看着尺上的数字,就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15前一个数是几?后面又是几

  生:它的前面是14,后面是16。

  师:比16多1是几?生:17。

  师:19比20少几?生:少1个。

  师:谁能学老师的样子,看着尺上的数字给大家提问题,并且比我提得更好?

  [学生提问,其他倾听回答]

  师:好多小朋友还想提,那同桌合作,1个提问,1个答。[同桌内交流]

  师:小朋友能否把尺上的数字记住,不用看尺子进行抢答。

  师:13比14少几?19前一个数是几?2个十是几?[抢答]

  第三、学习应用,巩固新知。

  1、分组比赛,看哪组数得最好。

  A、从11数到20B、从7数到13

  C、19倒数到10D、从11数到18

  2、摆小棒的游戏。

  师出示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个读数和说数的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数字相同的好朋友。

  第四、小结。

  师: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生1:我学会了11~20各数。

  生2:猜数字我很喜欢

  ……

  四、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情境图尺子图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加法”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2、 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通过操作演示,是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这个符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② 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教学重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计算方法中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演示法、小组研讨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三、说学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素质教育也要求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节课我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

  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卡片以及圆形卡片摆在桌面上后,分成两堆。引导学生复习1~5以内数的组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加法算式中得数的得出起到铺垫作用,从而完成新课的导入。

  2、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

  (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首先通过电脑反复演示气球放在一起的过程,让

  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或者由老师一边做手势一边引导说,把气球放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然后通过点子图加深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把3个点子和1个点子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个点子,用加法计算。点子图既突出了合并,又能使学生感受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且,还能体现出由直观情境向半抽象水平的过渡。

  (2)学习加法算式。首先引导学生说出:由气球的数量抽象出要用数字3和1表示。然后教师说明: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几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3和1合起来,用符号“+”表示。教师再次强调说明:把3和1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最后教读加法算式。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就是把两只手的圆片合并在一起。这一步通过自己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巩固发展,在练习中提高

  (1)发散联想,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①课本第24页“做一做”。②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游戏(红花配绿叶)。多种形式的习题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课本第25页松鼠玩耍图,通过动画演示引出算式3+2=□。

  (4)课本第25页做一做。

  ① 通过读懂图意,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② 巩固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图点数,在一个数的基础上接着数,也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解决。

  ③ 通过对比4+1=5、1+4=5和1+3=4、3+1=4这两对算式式,使学生通过直观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4、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内容、学习方法,能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掌握学法。

  5、布置作业

  适量的作业可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6、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新知的形成过程,又突出了教学重点,简洁明了。

  7、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取情境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1)了解信任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2)指导小组学习,培养交流意识。

  (3)发挥课件的动态立体优势,给学生学习的空间。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北京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教科书第75—76页的内容。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四、说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图形,你还认识么?看课件说名字。

  再看桌面的立体图形,说给大家听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立体图形?

  规范语言:我手里拿的立体图形是长方体。

  刚才大家认得都很清楚,记忆力真不错!

  它们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大家庭里,除了立体图形,还有另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立体图形,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会图形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就藏在你的立体图形上,它的某一个面就是平面图形,请你找一找、摸一摸,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追问:你的手掌上是什么感觉。(滑滑的,平平的。)摸:平。对了这就是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我的说课稿内容是“九加几”,这个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说教材

  九加几这个内容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识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九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九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直观教具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运动会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中,我不打算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与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学生用哪种方法简便,而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我首先以运动会为切入点,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生:喜欢。

  师:大家都喜欢做运动,育才小学的同学们也很喜欢体育运动。他们学校举行一次全校运动会。好的,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运动时热闹的画面。(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说)运动会上,学校给运动员们准备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现在还有多少盒?

  这样直接引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观察为运动员准备的盒装饮料,激起学生帮组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为三个步骤:

  1、谈论交流,得出方法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谈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根据学生的发言,纸张逐一示出各种解决方法:

  a、 依次一个一个得数1、2、3、4、······12、13;

  b、 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10、11、12、13;

  c、 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凑成十,“10+3=13”

  师: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那一种?(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

  提问:要算剩下的饮料一共有多少盒?怎样列式?

  板书: 9 + 4

  师:怎样计算这个算式呢?现在请大家拿出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学生动手操作后)

  提问:盒子有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十盒?(再加一盒)

  这一盒从哪里来?(从盒子外边的四盒中取出一盒)外边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后,还剩下多少盒?(还剩下三盒)十盒与剩下的三盒合起来是多少盒?(13盒)所以9+4=?(等于13)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利用主题图让小组成员互相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看谁提的多,并给予表扬。运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巧妙自然地将“九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组合跳绳组一共有多少人?

  9 + 3

  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有多少人?

  9 + 7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以上三个式子的特点,从而引出课题的.“九加几”

  3、归纳算理,巩固记忆。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时智力的源泉,在引导学生归纳“凑十法”算法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9+3,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移动小棒,根据学生的思路填写思维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 从3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

  b、 从9根里拿出7根和3根凑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计算9+7,学生也可能出现两种思路:

  1、从7根里拿出1根和9根凑成10根,10再加6等于16。

  2、从9根里拿出3根和7根凑成10根,10再加6等于16。

  这里我没有强调“看大数,分小数”,而是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分小数”或“分大树”,只要能凑成十都是可以的。

  (三) 巩固知识,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课本P—98做一做的1、2两题。练习时通过图片,展示色彩鲜艳的菠萝、苹果、鸡蛋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寻宝藏。寻宝藏要经过很多障碍,这些障碍物就是“九加几的算式,能解决这些算式的同学就能找到宝藏。

  3、抢桃子,我把“九加几的算式写在这些桃子上,让学生抢答,看谁最先抢到桃子。

  练习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巩固新知。

  (四) 拓展练习,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点难点之后,我运用直观教学,展示一个砌房子的游戏,将九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巩固了九加几的知识。让学生算出九加几的算式后,再观察得数特点,发现规律,找寻又快有对的计算窍门。

  9 + 1 = 10

  9 + 2 = 11

  9 + 3 = 12

  9 + 4 = 13

  9 + 5 = 14

  9 + 6 = 15

  9 + 7 =16

  9 + 8 = 17

  9 + 9 = 18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发现个位上的数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那我继续追问,这个1到哪去了?学生很自然地想到1和9凑成10了,从而对“凑十法”进一步加深了印象。

  (五) 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我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里学到了什么?解答这些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在评价时,我采用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好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六) 课堂作业

  课本上P—98做一做的第三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第三章加减法,第八课时----可爱的企鹅.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能根据情景图做有关的加减法.

  (二)教学知识目标

  1.理解问题情景中的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2.学会做有关的加减法.

  (三)教学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五)教学难点

  看图正确理解数量关系

  二、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情景图----可爱的企鹅1)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三)活动一: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

  (观察图片:可爱的企鹅1)

  教师:仔细观察图,说说图的意思,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2.教师提问

  (1)想一想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 问号又表示什么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6+3=9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由交流)

  (四)活动二:加深理解,强化新知.

  1.(出示图片:可爱的企鹅2)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仔细看图,完整地说一遍图意.

  (2)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 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3)怎样算出藏起来多少只企鹅呢 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3.小组汇报

  (五)动手操作.(展示课件3)

  三.巩固练习,启发思维(完成练一练1---3题)

  四.小结

  五.说教学方法

  1. 设计教学法

  所谓「设计教学法」,就是设想/ 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去执行解决问题.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活动之时,一定要先设立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拟定学习计划与内容,而后运用有关的具体材料,从实际活动当中去完成解决问题.因此,整个的「设计教学」是包括实际的思考与各样的活动在内;一边思考,一面执行;既用脑,也用手.

  设计教学法不仅活泼,而且也会有许多创意的学习活动从中产生.设计教学是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有明确的目的及强烈的意愿中学习,必然能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热诚.再者,当一个设设由学生自己去思想,去拟订计划时,更可训练他们的思考.组织和搜集资料的能力;一切手,脑并用的活动,对于他们精通知识与培养纯熟的思考和技能,都是有益处的;学生们由始至终获得完整的经验,更是宝贵.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企鹅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大括号的意义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藉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必须认真地去设计各种问题,以使学生达到有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去思考和参与讨论等的目的.

  六.说学法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学条件下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是和被动学习相对而言的.专家们认为自主学习应体现在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等方面.这是一个理想的境界,最终的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且是一件愉快的事,愿意学习,热爱学习.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 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下组之间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的目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级数学老师岳银,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图形》,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研读课本说教材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情说目标

  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虽然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难,但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目标的规定,结合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明确这些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本节课难点确定为: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三、师生共进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根据儿童年龄、心理及认知规律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我采用了引导观察法、合作交流法、操作发现法等多种方法结合,来引导学生展开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探究,并在操作活动中加深认识,发展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让他们在观察,发现,交流,操作中,亲身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立足课堂说过程

  为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5个教学环节:

  1、联系生活———分图形

  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思想,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2、交流对比———认图形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体现生本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安排了方法指引,合作探究,反馈辨析这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方法指引。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学具,先看一看它的形状,再摸一摸面的特点,最后滚一滚,看是否能滚动,从而得出长方体的特征,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探究立体图形特点的方法。

  第二个层次: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利用刚才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继续研究其他立体图形的特征,再次体会探究的方法,积累经验。

  第三个层次:反馈辨析。通过学生的反馈,质疑,补充,总结,加深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球进行特点辨析,巩固理解。

  3、游戏巩固————辨图形

  本环节设计的猜物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再次巩固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最后落脚到特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析上,即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不是正方体,让学生在观察,发现,交流,总结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4、联系生活—————找图形

  通过生活中常见物品,建筑的展示,让学生根据形状特点抽象出立体图形的数学模型,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这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和认识,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学以致用—————用图形

  本环节通过“为什么不把足球设计成正方体形状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顺应理念说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既要关注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中我将通过各种激励式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本节课板书以教学内容为主,力求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初步预设,具体实施过程将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进行适当调整。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0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

  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

  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车;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六、活动延伸。

  小熊猫: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诉我。小朋友再见!生:小熊猫再见。

  【简单的课后练习,为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评析

  这是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师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体现了课标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本节课教师还注重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比如:指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寻找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说课稿04-28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06-23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07-20

小学数学说课稿(集合)05-10

小学数学说课稿[优秀]06-15

圆周长说课稿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03-20

小学数学说课稿(精选15篇)09-14

小学数学说课稿15篇11-23

小学数学说课稿(15篇)09-12

小学数学说课稿精选15篇10-1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