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平行和相交》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平行和相交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行和相交在我们声说中运用广泛,因此让学生把对平行和相交的认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关系;能利用不同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过程性目标:学生能在亲身经历画平行线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平行线的画法,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学生能感受到平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课的重点是学生能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并能发现生活中的平行现象。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能经过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二、说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充分感知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感知中体会平行的特征,在实践中加深对互相平行的理解,联系设计有层次,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三、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情境图,教师说出导入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没,到处都有数学现象,在这些现象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学生根据经验会说出有线段和角,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回忆出直线、线段、射线的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认识相交、平行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画出三组直线,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直线哪些是相交的',哪些是平行的。学生能够很顺利的判断出蓝色的两条直线是相交的,红色的直线不相交,而在绿色直线上产生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根据旧知,知道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从而得出绿色直线也是相交的结论。教师适时总结出: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然后教师让学会僧用自己的方式说说对两条直线相交和平行的理解。生活中有很多互相平行的离子,你知道哪些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说出黑板的上下两条边是互相平行的,秋千架的两根吊绳也是互相平行的,跑道直道上的线也是互相平行的,五线谱的横线也是互相平行的,门的对边互相平行,数学作业本上的线也是互相平行的……学生的思维在这里碰撞,教师随即提问:如果他们中的线没有平行关系,将会有什么后果呢?学生会说出,黑板就是不规则的,不美观;音乐家也无法谱曲;运动员跑步的时候将乱作一团等等。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平行现象,而且我们生活中也离不开平行。
2.画平行线
师:既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平行线,你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一组平行线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各自的方法创造出平行线,有的说可以在方格纸上画,有的说可以利用直尺的两条对边来画,有的说可以借助数学书的对边来画,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创造出一组组平行线,而这些方法都是借助某些物体中的平行现象来画的,有的时候借助这些工具来画会有一定的误差,不够规范,由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利用三角板和直尺来画平行线的方法。先让学生模仿画,在模仿的过程中完成“试一试”,在不断的模仿中体会画的方法,然后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如果直接让教师教给学生怎么画,学生对于画的方法理解不深,是外加的,而不是自己的方法,因此我采用由学生模仿到练习的方法,由练习然后总结出方法,这样学生掌握的更牢固。
(三)练习巩固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这一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形象直观,难度不大,学生很容易判断。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学国的图形中找出互相平行的线段,学会是呢感能更深地理解对边平行的涵义,随即教师可以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让学生指一指图中有哪几组线段互相平行,学生会找出有两组,“你能在这张纸上再创造出一组平行线吗?”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能用折的方法创造出平行线段。
3. 想想做做第4题。
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要求画平行线,对于学生的要求又有所提高,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然后交流画法。
4.根据要求画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小房图向左平移3格,然后指一指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中的平行线。这一题是开放的,有的学生会用到平移的知识来画,从中复习平移的相关知识,还有的学生会利用今天所学的平行知识来画,不仅巩固了新知识,也给了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亿以上数的认识例2、例3。
2、教材分析:例2教学写亿以上的数,教材呈现了3个数,其中一个整亿数对照数位表直接示范写出,其余两个数由学生对照完成,同时说一说亿以上数该怎样写:例3教学将整亿数改写为以亿为单位的数,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近似数。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及写法。
4、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写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
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三、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1、基本练习:
学生说一说万以内的数是怎样写的?并写出下列各数:
四千零七十七百八十九千一百零三
二万五千零四七十八万三千
2、板书课题,学习新课。
(1)、尝试写出下列的数,学生写数后交流。
五亿七千八百四十万二十六亿零五千
(2)、自学例2。
三亿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学生写数后交流,这些数怎样写?这些数的最高位在哪位上?万位上是几?其它数位分别是几?怎样写?
三亿写作300000000
三十亿九千万写作3090000000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700300200000
(3)、讨论怎样写亿以上的数?
3、尝试写数:完成P25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4、尝试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80000=()万1400000()
5、自学例3。
6、学生尝试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完成后交流,不是整亿的数用什么方法该成用亿做单位的数。
7、完成31页第十六题。
五、课堂小结。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相交与垂直》是选自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属于新课标中“空间与图形”的一部分。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和认识了线、直线、射线、角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相交与垂直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奠定基础。陈老师确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中两条直线的相交与垂直。
②能利用三角尺画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③理解点与直线之间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最短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感知 生活中处处皆数学,热爱数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1、感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征。
2、能正确画出点与线之间的垂线。
教学难点: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大纲,以及结合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本课时陈老师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引导学生通过“感知、观察、比较、分析、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让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说学法
新课标强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本课时的学法指导上,陈老师将让学生在感知体验、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运用的过程,让他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平面中两条直线相交与垂直的概念,如何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生动而活泼。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完成教学任务,本课时的教学过程陈老师分为四个环节六个小步骤来完成:
(一)学情调查(二)质疑探究(三) 达标检测(四)拓展延伸 其中第二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将内容细化为四个小步骤,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知识。
第一个环节:学情调查陈老师设计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线,得出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交平行线.
第二个环节:质疑探究
第一步:自学课本,互相交流。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图后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
第二步:自学课本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学得出互相垂直的概念.
第三步: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
让学生拿出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让学生自己验证折痕是否互相垂直,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垂直的概念
第四步:实践活动找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
第五步:画一画
这一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为此又细分为三小步:(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过点A画已知直线垂线。
第三个环节:达标检测,完成教材作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淘气要过河,怎样走最近. 让学生懂得用点到线段垂线距离最短的原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2、教材分析:
大家知道,人教版的新教材都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植树问题的典型问题: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例2讨论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例3是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材借助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求围棋盘最外层一共可以摆多少棋子的问题,介绍如何解决类似的植树问题。
教学时,学生很容易会出现教材上的女孩子一样,认为每边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就是19×4=76个棋子,而忽略了角上的棋子算重复了。
教材用直观图的形式展示了两个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先看上下两个边,每边是19个棋子,然后再看左右两边,由于上下两边已经包括了两个端点,所以左右两边每边都少了2个棋子,只有17个,把四边上的棋子加起来就可得到最外层总共的棋子数。另一种想法是:每边都只算一个端点,这样每边正好都是18个棋子,18×4=72得出结果。接下来小精灵提出“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鼓励学生开阔思路,找到自己的方法。教材这里没有给出解决关于封闭图形植树问题的规律,而是用这种直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可以接受的话,也可以让他们自主探索这种植树问题中包含的规律,即栽树的棵数正好等于间隔数。例如,围棋盘最外层摆放的棋子数等于最外层每两个棋子间的间隔数,最外层每边有18个间隔,最外层总共摆放的棋子数是18×4=72。
3、教学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4、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时,教师从围棋的棋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3颗棋子、5颗棋子、6颗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颗棋子?让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围棋和方格纸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讨论汇报。让学生通过抢答、验证、分析、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自己发现规律,教师在关键之处疏通点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正确,教师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保护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学习、吸收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和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练习从现实生活出发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具体情境中充分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并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让同学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些围棋知识,教师提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场特殊的围棋比赛。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教师巧妙地设置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每边摆放3粒棋子的方法。
教师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让学生说说“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3颗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颗棋子?”学生口答时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9颗、8颗、12颗。教师课件演示,确定正确答案。
接着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数的?学生又会出现多种数的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板书,并随时表扬学生的创新摆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3×2+2=8(上边和下边各3颗,左右两边还有2颗)
3×3-1=8(一共有9个交叉点,中间一个点没有摆)
2×4=8(2颗2颗数)
直接点数
……
2.教学每边摆放5粒棋子的方法。
课件出示每边放5颗棋子的格子图,四人小组动手摆一摆,摆完后小组讨论一下数的方法。小组汇报时着重请学生说出数的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这次,学生数的方法会比第一次多很多,所以要请学生说清数的.方法,必要时还要演示一下摆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5×2+3×2=16(上边和下边各5颗,左右两边各3颗)
5×5-3×3=16(假设全部摆满,一共是5×5=25颗,实际上中间9颗没有摆,去掉9颗)
4×4=16(每边只数一个角上的棋子,另一个角上的棋子放到另一边去数)这时可以有的同学一下不理解,请这位同学来演示数的方法,数一遍给大家看。
4×5-4=16(4个角上的棋子重复数了一次,所以要去掉4颗)
3×4+4=16(4个角上的全部不数,每边是3颗,再加上4个角上4颗)
……
数的方法很多,但有的方法算起来很麻烦,所以要让学生在比较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教学每边摆放6粒棋子的方法。
这时学生已经有了摆和数的经验,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并写出算式。汇报时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最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通过抢答、验证、分析、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发展。
三、总结规律
(1)根据板书,请学生试着总结数的几种方法,教师适当加以点拔。
(2)根据规律计算:如果最外层每边放10颗、18颗、19颗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颗棋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进行计算。
学生根据规律,独立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4)运用规律口答: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1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颗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2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颗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3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颗棋子?
(5)拓展思维:如果一个三角形,怎么算?一个五边形呢?(集体口答)
设计意图: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归纳问题;教师在关键之处疏通点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做第121页第三题。
为迎接元旦,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四年级学生排成方阵,最外层每边站9个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整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这一题的第一个问题与例题相同,只是在例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问题,即求整个方阵的总人数,可以直接用乘法求出。
2.请你思考:
元旦即将来临,四(1)班同学准备开联欢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如果每边做14人,(如下图),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每边都有8张课桌,一共要多少张课桌?
这题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上当,把它当成用规律进行计算。这题的设计要让学生知道认真审题的重要性。
3.请你参加:
12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这题知道了正方形四边上的总人数,求每边有几个学生,是例题的逆向思考的题目,所以要在学生充分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完成。学生计算后请12名学生在教室里围一围。
4.请你设计:
学校为了庆祝元旦,改变校园环境,想全校范围内征集校园花坛设计方案。有以下三种,请每组同学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图形,算一算如果每边放三盆花,一共可以摆放多少盆花?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从现实生活中出发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具体情境中充分动口、动手、动脑,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三角形的特性”一课属于图形概念课,人教版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做三角形的高。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概念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使得图形概念教学在教学中成为一大难点。尤其是在实践“模式”的初级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在自学中感悟?如何体现“模式”的精髓——只要学生能自己明白的绝对不教,要导在所需之处,导在关键之处?如何灵活地而不是刻板地运用“模式”?如何让“模式”自然地流露于新知的教学中?
(一)设计中,我力求在以下环节突破“模式”的局限:
1、引入环节,适当的加入情境。
在以往的“模式”运用中,我们习惯于开门见山,直奔课题。但对于学生来说,对知识的渴求或是挑战性的开课,更能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因此,在课始让学生猜一猜我所比划的'平面图形(三角形),并尝试自己画出三角形,在猜测中、在挑战中、在简捷的情境中,学生进入了本课的学习。
2、自学指导,尽量多一些活动。
“自学指导”是桥梁,它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自学指导”是拐杖,它引导着学生不断地发现与探索;“自学指导”更是教学的灵魂,它展现着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因此,结合本学段学生年龄的特点和所学知识,我采用“活动”与“结论”同在的方式设计了两次自学,力求让学生在“动”中学,边操作边学习,边尝试边感悟,逐步形成对概念的初浅理解。并利用之后的“填一填”,将形象的活动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这样既是对本课重难点的凸现,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策略,提升了自学的效果,逐步提高自学的能力。
3、目标的出示,随内容依次呈现。
在“模式”的应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直接出示目标虽然可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学生把小黑板上那一长串的甚至是分好几段的文字读完之后,真正存在于学生心中的目标到底有多少?即使是教师一再精减文字,但对于一些目标较多的课来说,这样做仍然起不到真正的作用。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改变一下目标的呈现方式,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逐步展现出来,这时,学生对目标更为清晰,对是否达成了目标也更心中有数。
因此,我的目标出示是放在课中的,在学生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各部分名称及特性之后,做为一个阶段的小结才出示的,与此同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三角形的底和高。(俨然一个“承上启下”,不知这样做是否符合“模式”,还请提出宝贵意见。)
(二)设计中,力求体现的教学理念:
1、整合重组教材,使教学更加趋于自然流畅。
本课的教材编排顺序是:三角形的“概念——各部分名称——底和高——特性”,在设计时,我先让学生在“画中感悟,形成概念”,同时引出各部分的名称;再让学生透过生活,在实验中理解三角形稳定的特性;最后在自学指导中“自主探索,尝试画高”,体验“垂直”和“对应”。
2、以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做”中学。
本课中设计最多的就是学生的活动,如自学指导中的“画一画”、“标一标”、“试一试”、“填一填”,理解特性时的“拉一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动中思考、发现,在动中感悟、体验,在动中理解、概括。经历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3、层层深入、步步逼进,提炼概括新知。
在“三角形的定义”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在画中感悟,然后对通过一组(四个)反例的辨析,对三角形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重点理解关键词“围成”、“三条线段”,这样教学,让学生从图形语言逐步地过渡到数学语言,在纠错中提炼,在实例中解析,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地升华。
再如,“三角形底和高”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尝试画高,由于书中只给出了最基本的锐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而且是最简单的一条高,对于优生来说,他们知道的远不止这些,因此,我在自学指导中有意的加入了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尝试画出不同的高。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汇报交流高的画法中,我让学生充分展示不同三角形中所画的不同的高,在不同中寻找相同点,在不同中感受“对应”,在错误中辨析明理,逐步感受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这样教学,使得学生对概念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总之,我们不能刻板地去套用“模式”,更多时候,“模式”是一种理念的影子,我们所需要的是找到、研读到里面所蕴涵的理念,用它指导我们的教学,让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课本第45、46页。
一、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观察、思考合作的习惯。
1、 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速度的含义。
3)通过小组学习教材
3、教学重点:学习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4、教学难点:学习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5、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算法中的特点,选择学生能理解又优化的一种算法。
6、编写意图:
1)、从本单元主题图中选择出自行车和特别快车的运动速度为素材学习口算,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探究欲望,同时通过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为后面理解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作为铺垫。
2)、以物体的运动为背景,选择两个来自生活实际又具有特殊数值的两道算式16×3、160×3作为引导学生学习口算的范例,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得出一位数和两位数(或者几百几十的数)相乘的简便算法。
3)、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
二、教法学法
1、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探求知识的火花,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自觉主动学习,就不会感觉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新课前,我结合主题图和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秋天是一个郊游的好季节,你们喜欢秋游吗?出去郊游,我们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教师的问话吸引了学生,学生情绪相当高涨,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活动中去。
3、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新课程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时,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适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探讨,小组讨论,自己领悟出口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记报,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归纳,整个数学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加深认识,让学生在活泼,友爱和谐充满情趣的智力活动中自觉构建新知识。
三、教学过程简述
首先创设情境——简单介绍6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学生初步理解“速度”的含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教师提供信息: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走16千米,让学生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适当地引出例(1)后——首先建立计算模式。其次,要求学生用自己地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再次,与同桌交流算法——回答计算结果,汇报不同算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确定最优化的算法,最后小姐口算方法。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确定位置(一)》,现在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这节课的说课。
一、说教材和学情
1、教材简析
《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位置与顺序、方向与路线等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先从情境入手,感悟确定位置的数学表示方法。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悟新知并灵活运用,为今后学习空间位置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在第一学段学习过位置与顺序,方向与路线,但这节内容是数形结合,很多知识是认为规定的,因此我认为学生在接受数对的知识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与依据
《课程标准》为这部分内容设定的目标是“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根据这一目标,在深入挖掘教材,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①、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②、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
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地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上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及教学媒体的运用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的要求,课堂教学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基本观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将采取“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引导点拨”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学习,在交流合作中完善和提升知识。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关注差异,适时点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达到自省自悟的目的。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汲取集体智慧,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自主课堂,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都是学习的主人。多媒体教学,加以引导,辅以直观演示,让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涂位置,给予学生直观经验,加深印象。老师的多元评价方式,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三、说教学设计
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我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情境图的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安排了其他活动,以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生动有趣的情境十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导入时我预设了这样的情境:首先与学生谈话,用第几组第几个确定位置,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又简洁明了的导入课题,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存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预设了一下教学活动。
1、①、自学课本P80,完成“说一说 ”(1)、(2)
②、试着总结数对的表示方法、读法和应注意的地方
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我准备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接着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再由小组长综合小组观点作代表发言。如果有需要补充的地方,老师稍加引导与点拨。这样,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从而顺利的解决了教学难点。
2、在方格纸上找出相应学生的位置。
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抽象思维能力,学会数学的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由班级学生的座位,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上找出相应学生的位置。学生可以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找准位置写好数对。在学生熟知的环境中通过自省自悟解决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3、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重视灵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新课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针对这一原则,我安排了适量的梯度练习题:
教材81页练一练的第一题,进一步巩固数对需要用2个数表示 ;接着根据数对连线,发现连出的是什么图形,既巩固了数对知识,又增强了趣味性。最后出示电影院的座位,让学生判断谁和谁坐得近,重在引导学生观察同行和同列的位置有什么特点。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4、总结全课
用提问的方式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再现,更有利于学生从习得阶段进入保持阶段,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接着让学生思考数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5、作业布置
教材81页练一练第二题和教材82页游戏。这一步是必须的一个环节,因为这一阶段学生正是记忆从保持阶段进入回忆阶段,学生根据老师在课堂中所提供的线索进行知识的提取。教材82页游戏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以致用的信心。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板书设计的直观性、条理性、简洁性、多样性和启发性的原则,我将板书设计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