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10-15 14:58: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五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你寄过贺卡吗?》。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0,111页,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安排在第六单元统计的最后一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之后,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安排了你寄过贺卡吗? 这一实践活动课。这节课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付诸实施,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整个活动,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它背后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整个这节实践活动课,我把它大体分为三部分,在这三个部分中,通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能够感受到寄贺卡与环保之间的联系,即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学生调查,利用身边的数据,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方法得出结论,即分析问题;最后一部分是解决问题,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发现了问题,分析问题之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据此,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 通过阅读材料和进行调查,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它背后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通过学生对课本阅读材料中内容的阅读,和对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1、以学生的观察、调查、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运用多媒体等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提高学生对统计结果和估算等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识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识的欲望。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以及学生的动手、动脑等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1、问题引入,你寄过贺卡吗?、你知道你们平时寄贺卡与环保有什么联系吗?(演示)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2、然后播放一段造纸动画片(演示)。这个动画直观、形象,学生一看便知道纸是用什么造出来的,这主要是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后面阅读材料中的数据打下基础,减轻学生的理解。因为我怀疑,如果没有此动画片,学生对纸是由树木造出来的不太相信,播放此动画片能直接打消学生的疑虑,进入乐学状态。

  3、继续播放影片(演示),出示阅读材料,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了大量的木材,对废纸的有效回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分析问题 感知教材

  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根据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以及对调查统计结果数据分析的过程。这部分内容,贯穿了对统计结果和估算等数学知识的运用,需要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这部分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1、将我个人的调查结果公布(演示),再根据学生已掌握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它们的总数和平均数。

  2、全班同学每五人为一小组讨论五个问题(演示),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每个小组还可以把讨论的结果拿到全班交流,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现有的统计数据进行思考,合作探索解决问题。我相信,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他们能得到样一个结论:为保护森林,应该少寄贺卡。在这些讨论问题中,第五个问题,谁能说说少寄贺卡,除了能保护森林之外,还有什么好处吗?这一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达到拓展的目的。

  (三)解决问题 升华提高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分析问题之后的又一讨论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我再次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讨论出节约用纸、拯救森林的具体措施。对讨论中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我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为此我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结论做成动画(演示),充分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另外,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还特意制作了一个调皮学生,他说他知道,就是不说。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其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根据这部分的教学特点,我制作了一首《高山流水》背景音乐放在里面,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播放。这首音乐听上去本身就有一种让人回归大自然的感受。

  (四)归纳总结 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演示)。并布置学生课后练习:仿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一张你喜欢的贺卡送给同学。(如生日贺卡、新年贺卡等)

  本节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

  课程标准: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现实生活或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速度、时间与路程,知道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构建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模型,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3、运用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熟悉和掌握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速度,速度单位的熟悉和掌握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过路程、时间与速度,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

  教学策略:

  1)助学单先行,以学定教,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对这个课题已经知道多少、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做能协助学生轻松、有效的实现目标?这些是我进行教学方法设计的出发点与着力点。

  2)体现“五主一辅”原则。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教材素材为主载,以学生情感的升华为主旨,以趣味性的故事情节和多媒体资源的声像图为辅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最后达到建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和你的家人从网上买过东西吗?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买过的东西是怎样交到我们的手里的吗?

  师:其实快递也是物流,关于物流,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学生观看视频)

  师:正是因为物流中心有着这么多的作用,所以每天那都是车来车往,你看摩托车、大货车,小货车都在赶着往物理中心送货呢。

  师: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生1: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

  师:经过观察,咱们发现并提出了数学问题,下面咱们就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活动促思

  1.探究速度时间与路程

  师:同学们,这是助学单的第一个问题,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昨天是怎么想的?现在请大家在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学生小组展示,并且进行互动

  师: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刚才大家提到一个非常关键的几个词(板书速度、时间、路程),请大家结合实例想一想什么是速度?什么是路程?

  同学们紧互动交流。

  总结:这样我们把每分钟、每小时等等这样的时间可以叫做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行驶的米数或千米数就可以叫做(速度)

  师:那速度单位应该怎么写呢?哪位同学愿意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讲解

  师:学会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李老师骑自行车走了9千米,这里的9千米表示的是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

  师:看来表示速度的时候,一定要表示清楚那个单位时间行驶的速度

  课件出示:刘翔的速度是9米/秒,蜗牛的速度是9米/时,两个速度相等

  师:哪里错了?

  师:我们如果让刘翔和蜗牛比赛,滴答一声谁出去了?谁还在后面慢慢的爬呀?

  2.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了速度、时间和路程,想一想老师接下来会提问什么问题?

  学生猜测

  师:没错,我们开始解决助学单的第三个问题,结合实例说一说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现在先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互动交流

  师:同学们经过互动交流,我们理清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再互相说一说。

  三、拓展延趣

  师:看大家学的这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去玩一个闯关游戏,看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可是可爱的熊大熊二被光头强绑架了,你们愿意参与营救活动吗?

  四、巩固练习

  1、第一关:先说说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再填写下表(课本100页的1)

  师:这是三种交通工具的形式情况,仔细观察,解决第一个你打算用到了什么关系式?

  生:因为路程÷时间=速度,所以用30÷2=15

  师:第二个有关摩托车的,你能解决吗?第三个呢?

  师: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下面进入第二关

  2、第二关:甲地离乙地有240千米,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6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

  (1)60×4=240米

  (2)240÷4=60千米/时

  (3)240÷60=4小时

  师:请问第一个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第三个?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两道题都没难住大家,接下来我们接受更大的挑战,请看

  3、第三关:平均每小时可以做纸花25朵,3小时可以做纸花多少朵?

  生:25×3=75朵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每小时做得朵数×时间=一共的朵数

  小明打作文,平均每分钟打100个字,5分钟可以打完,他的作文有多少个字?

  生:100×5=500 (个)

  师:你能像上个题一样说说这个题的关系式吗?

  生:每分钟打的字数×时间=一共打字个数

  师:恭喜同学们成功营救出熊大熊二,老师为你们点赞。

  师:仔细观察刚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然后回忆下刚上课时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师:老师等等你,仔细考虑一下

  师:在数学上能用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对我们的数学学习非常的重要。

  师:这么多不同的数学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关系式上。希望你带着发现的眼睛继续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总结回顾

  师: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回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课下请把本节课知识整理在思维导图本上,善于总结的孩子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二单元《平移与平行》,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说教材

  《平移与平行》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的有关知识后,来认识一组线之间的关系的第一课。在这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教材突破以往仅仅依靠直接观察得出平行线概念的做法,将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平行线的认识上。学生画平行线也变得容易,有利于学生把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给学生认识图形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教材在编写上与以往最大不同的是加强了操作活动,所以本课平行线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感知、体会平行线。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和实际的操作中认识平行线,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有趣的数学活动。

  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让学生充分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学习用整体认识的眼光来观察一组线,体会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的共同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来判断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组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探究过程,认识平行线,学会借助工具画平行线。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从直观上进行定义的描述,侧重放在学生能够意会,能够认识。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材处理

  1、主题图、练一练1处理,课本在主题图下抽象平行线,学生已有线的认识,已有一些实际生活例子。这节课安排在课件2铅笔平移后,结合练一练1,进行学生操作活动。这样组织,给学生提供了上下平移和斜的平移训练,丰富学生的感知,学生通过自己尝试,正确建立起两条直线的内在关系,又为后续教学埋下伏笔。

  2、对练一练2处理,主要是整个图形的平移,关键是找斜的一组平行线。这个练习还是强调平移得到平行,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样的认识,因此删除了这个练习。

  3、对学生实践活动处理:找立体图形中找平行线,从立体图形上寻找平行线比在平面上找平行线要困难得多,这里有从面上找的,比较容易,也有隐藏在面的对角线上的平行线,学生找这样的平行线就非常困难,而且学生不易理解。这个内容可以安排在数学实践活动课进行探究比较合适。因此本节课不利用这个实践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1、认识“平行线”

  2、判断平行线

  3、折一折创造平行线

  4、找平行线、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

  5、画平行线

  设计意图: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在教学达成

  1、精心预设,关注数学问题的动态发展

  为什么你移动的`这么慢,而且这么小心?(认知的关键处)

  你觉得画平行线最应该注意什么地方?(问题的难点处)

  2、驾驭教材,关注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

  活动1:学生小棒移一移,体验平移过程。

  活动2:折一折创造平行线,拓宽、加深对平行线的认识,不管是窄窄的,还是宽宽的,不管是斜的,还是正的。只要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它们就是平行线。)

  活动3: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找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提升一个新高度,关注学生知识的动态生成。在棋盘中横着的都是互相平行的,竖着的也是,这两组斜的也是)

  3、感受数学,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渗透。

  移平行线、折平行线、画平行线、检验平行线等一系列操作活动,教师进行引导渗透,学生主动参与到有效学习的全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中感悟数学思想,努力做到学生有体验,有启发,有发展。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大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过程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本节课内容是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也碰到过比万更大的数,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大数的读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数位、数级增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亿以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2、在认数的过程中,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掌握亿以内数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是: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法是游戏激趣、情景体验、知识讲授。

  学法是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五)教学准备

  在本节课中所需要的学具是拨珠计数器,教具是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突出需求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创造的先导。因此,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一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现场直播收视率的有关报道:国内腾讯等多家视频网站对阅兵进行了网上直播。截至9月3日19时,各大视频网站“阅兵”主题视频共1381个,拿优酷网举例,累计观看人次超过25881296人,最高峰同时在线人数超2323500人,再次创下直播时段内历史新高。

  出示的这组数据中有一个是学生已学过的万以内的数,有两个数是将要学习的亿以内的数,提问学生:这两个大数你会读吗?

  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情态下进入新课的学习。此时我顺势引出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以下4个学习步骤:

  1、创造计数单位“万”和“十万”

  在刚才复习了有关数的知识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出挑战性问题:9999的'最高位是千位,那么比千更大的计数单位还有吗?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呢?

  让学生带着思考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创造出新的计数单位“万和十万”,学生在拨珠的过程中也明确了10个一万是十万。

  2、创造更大的计数单位

  奥苏泊尔说过:只有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的东西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我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想一想,运用计数器拨一拨,想办法创造出更大的计数单位,学生有了前面的认知基础,在拨珠过程中在创造等大的计数单位的同时就比较容易理解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教师板书),从而进一步得出结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一亿究竟有多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概念,我出示多媒体课件将“一亿”具体形象化,让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3、整理数位顺序表

  课标指出,教师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页有关数位顺序表的知识,在学生自学后再互相交流,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自学交流中完善了数位顺序表,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让学生借助数位顺序表读数和脱离数位顺序表直接读数,并让学生思考:大数怎样读才能读得又对又快?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在读大数时,可以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进行分级,然后再读就比较容易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使“亿以内数的读法”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中像一卷画轴一样,徐徐拉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三、拓展应用,思维提升

  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如下几道练习:

  1、小游戏(同时用课件出示):用数一数的方法求出一艘游艇的价格(这时要给学生提出数数要求:95万以上,一万一万的数,是103万)、一列火车的价格(20xx万以下,一百万一百万倒着数,是1400万)

  2、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信息套餐,让学生读一读信息中的大数,并说出横线上的数字表示的含义。

  练习的设计,巩固了学生的所学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需求。

  四、课堂总结、感情升华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以及课件演示每人节约一粒米、一分钱、一滴水的生活情境,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大数都是积少成多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五、说板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请看,这一部分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六、教学风格

  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立足学生的发展”,组织学生在有效地数学活动中认识大数,体验大数,应用大数,让每位学生亲历新知的动态生成过程,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不知我以上的观点与分析是否合理、到位,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鞠躬,擦黑板)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圆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是曲线图形的开始,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园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

  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画圆。

  三、说教学设计

  1、情景中创造圆

  课的开始,创设情景:“正确答案离小胖右脚3米处”以右脚为点,3米长的范围上去寻找,这一环节,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并在不完整的交流中,引出各个点,逐步形成圆。

  2、比较中初步圆

  出示已认识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平面直线图形,让学生去比较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慢慢地引出圆是由一条围成的平面图形。

  3、紧紧扣住圆的特征

  通过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中的中心点到各个顶点之间的距离相等,让学生去寻找相等距离的条数,慢慢演变成,圆的中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处处相等,并且有无数条这一圆的本质特征,引用墨子的一中同长,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一中同长是圆的本质特征,这一教学重点。

  4、画圆中感受圆

  让学生尝试画圆,处处感受画圆的困惑,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感受到画圆的步骤,定点,定长,绕一圈,正确掌握圆的画法。

  5、解释生活中的圆

  汽车轮胎为什么设计成圆的?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圆的一中同长本质特征

  6、回归情景问题,延伸突破圆

  回归情景问题,并出示篮球与圆,让学生比较认识到圆是平面图形,而篮球是立体图形,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一中同长,从而完整正确答案在以右脚为圆心,3米长为半径的球体上,圆的认识又有以重大突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