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泊船瓜洲》说课稿

《泊船瓜洲》说课稿

时间:2021-11-25 17:59: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泊船瓜洲》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泊船瓜洲》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泊船瓜洲》说课稿

《泊船瓜洲》说课稿1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启发想象,领会意境,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2、动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充分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以上几点,在教学作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回顾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复习了旧知,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有感情的背诵把学生引入到了学诗的情境当中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学习课文的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给出方法。这样设计实际是给出了学生的学路。同时,也渗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学统一起来。通过学法的运用,促进小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在理解诗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办法。先扶学前两句,“读诗句————解字词—————串讲诗意————体会两句话的作用”。为配合诗意的理解。教师板书,目的是在学法上“教”学生,使其掌握方法为其智力经验的形成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学三、四句,并以汇报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板书)

  通过对学习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为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放在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上。

  这一过程,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种方法:设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第二种方法:重点字词剖析法

  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最后,让学生动笔,完成以下的巩固练习。避免在古诗教学中,只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通过练习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接收信息反馈。

  总体上讲,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诗句的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积极创设情境,进行学法指导。

  3、抓住重点剖析,进行扎实的训练。

《泊船瓜洲》说课稿2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说明:

  《泊船瓜洲》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2、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多首古诗,他们大部分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具有一些学习古诗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二、设计理念

  围绕“读中求解,读中求悟”这一主题,,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对古诗的感悟与理解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学生的学情,下面我谈谈本课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导语创设情境,简笔画图片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感悟、诵读、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必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陶冶情操。所以我着重指导学生读文、能有感情地背诵。

  3、想象法:在教师的启发鼓励,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抒发学生内心的情怀并发表独到的见解,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说学习方法;

  1、学生自己或者合作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有感情朗读、背诵、讨论交流体会等活动,能够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学生情商素质修养。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依据“读——理解——感悟—巩固延伸”这样的格局设计了以下四大教学板块:

  (一)、展示搜集的资料,导入新课揭题、解题,简介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定格古诗教学的情感基调。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重点指导读准“间”读jiàn(因为是“间隔”的意思);“万重山”的“重”读 сhóng;“还”读zhong;第二步通过指点学生掌握读诗规律,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初步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第三步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具体操作如下:先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再和同位交流自己对句诗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针对五年级孩子对诗中出现的三个地名比较模糊,我准备在黑板上展台现长江简图,让学生来看看三个地名,同时借助板画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学生也许有两种答案,即觉得诗人离家很远,或是诗人离家很近,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让学生分别说出近和远的原因,趁机引导学生抓住“一水”、“只隔”来领悟诗人实际离家的距离和他心中离家的距离,初步感悟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引导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朗读古诗的前两行,从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四)、走进诗境,体悟诗意

  这一部分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我准备采用想象、感悟、读诗等手段引领学生感悟古诗韵味及诗人对家乡的留恋和不舍之情,具体操作如下:

  1、抓文眼“又”和“绿” 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出示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导学生理解“绿”的含义,并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江南的春天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接着突出“又”字蕴涵的深意:作者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引读:此时此刻,诗人他怎能不想——明月何时照我还。远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难舍的亲友,诗人怎能不问——明月何时照我还。此时,学生通过诵读最后一行诗,对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

  经过这样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深刻体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2、诵读古诗,升华感情。

  在以上分步品读古诗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这不但是回归到古诗的本体上来,更是学生情感的再次回归和升华。

  3、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1、展示有关表达思乡的诗句让学生诵读。

  2、思念家乡、亲人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同学们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通过上述四个板块的设计,紧扣目标,层层推进,不断设置语言感悟、品读的实践点,引领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并将本课古诗辐射到其余相关诗句,升华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不仅积累和运用了诗句,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和表达思念家人、朋友的情感空间

  “读中求解,读中求悟”,顾名思义,读是解与悟的方法和前提。在教学设计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读,但仍然无法实现读中求解、求悟,只能从解悟入手促读。貌似指导学生“如何读”以促解悟,而细想,确实有些牵强。这也是我在古诗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数十字,学生在不解的情况下如何读?这样的读又如何促解促悟?

  从授课过程来看,反映出对新课标理解的不透彻,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缺憾。

  小学五年级泊船瓜洲说课稿2

  一、说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

  3、教学目标

  a、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b、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

  c、通过意境的创设、书写作者的心声、拓展资料的展示,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顺势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想象江南春美景、书写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用意是本课的难点。

  5、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好课件;反复朗读并背诵诗词,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学生:字典;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明月的诗句;搜集王安石的诗句;搜集作者的.资料等等。

  二、说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苏藿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板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

  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的情怀,发表独立的见解,揣摩人物的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大教学板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因为学生已积累了很多古诗,所以我准备用以“愁”为主题的诗句进行师生对诗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快速地进土诗的课堂。之后就导入课题,再读题、解题:重点是指导读准“泊”,理解“泊”。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重点指导读准“间”读jiàn(因为是“间隔”的意思);“万重山”的“重”读 сhóng;“还”读huán;第二步通过范读、模仿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步指导学生读懂诗意。第四步先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再交流自己分别读懂了哪个字或哪句诗的意思。我准备让学生上黑板板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概念,同时也借助板画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从而解决初读理解上的难点。再借助板画了解诗人此时人在何处(瓜洲)。

  我觉得这一板块的教学能达成目标一。

  (三)、品读诗文,想象江南美景(绿)

  第三板块教学为了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读诗、换词、想象、音乐画面等手段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的精妙,具体操作如下:

  1、读“绿”

  我先通过引读法,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调动学生读诗的兴趣,反复吟诵“春风又绿江南岸”。

  2、悟“绿”

  第一环节先让学生理解“绿”的原意,再理解它在诗中的意思,接着通过换词,再引用王安石的典故,体会“绿”的精妙。第二环节主要是读和想象。先让学生自由练读,浮现画面,再把脑海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接着点击春天“鸟语花香”的音乐,追问学生: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能不能用我们积累的诗句来说一说,从而整合了其他描写春天的诗句。有利于创设诗韵的课堂,还激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这一板块的设计,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四)、回忆往事,感悟乡愁。

  1、学生写话、交流

  这一环节中,我结合上面的想象,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写话,回忆家乡的美好时光,为漂泊他乡而思念故乡之情做好铺垫。

  2、紧扣“还”字,反复诵读

  这一环节准备借助音乐、引读、诗人的北京资料,一步步敲击诗人想还却不能还的无奈的心情。这一板块的设计是为了达成目标三,突出教学重点。

  (五)背诵全诗

  (六)拓展延伸

  1、拓展其余有关乡愁的诗句。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乡愁的诗句

  通过上述六把板块的设计,紧扣目标,层层推进,不断设置语言实践点,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并将本课诗句辐射到其余诗句,升华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不仅积累和运用了诗句,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和表达情感的空间。

《泊船瓜洲》说课稿3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同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同学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启发想象,领会意境,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2、动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充沛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诗歌“只有入境,才干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同学学习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以上几点,在教学作如下尝试:

  首先让同学回顾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复习了旧知,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有感情的背诵把同学引入到了学诗的情境当中去,激发了同学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引导同学理解诗意,对于高年级同学来说,不是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学习课文的开始,我就让同学回顾学古诗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给出方法。这样设计实际是给出了同学的学路。同时,也渗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学统一起来。通过学法的运用,促进小同学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在理解诗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先扶学前两句,“读诗句----解字词-----串讲诗意----体会两句话的作用”。为配合诗意的理解。教师板书,目的是在学法上“教”同学,使其掌握方法为其智力经验的形成奠定基础。让同学自学三、四句,并以汇报形式检查同学的学习情况(板书)

  通过对学习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同学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同学用自身的话说出全诗大意,为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放在引导同学领会诗的意境上。

  这一过程,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种方法:设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同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沛调动了同学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同学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笼统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同学谈自身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第二种方法:重点字词剖析法

  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同学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防止保守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同学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丰富同学的词汇,培养同学的语感,激发同学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最后,让同学动笔,完成以下的巩固练习。防止在古诗教学中,只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通过练习检查了同学的学习情况,接收信息反馈。

  总体上讲,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诗句的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积极创设情境,进行学法指导。

  3、抓住重点剖析,进行扎实的训练。

《泊船瓜洲》说课稿4

  一、说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谊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听说是墨客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触宦途多险,前程未测,表现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宦途没有充足信心之时,全部的乡情仕意。固然,对付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穷究。要是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生齿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东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间才气照着我回到故乡。这首诗写的是墨客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蕴藉悠远。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有描写春天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个黄鹂鸣脆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等;有写借明月而思乡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等等;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a、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b、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

  c、通过意境的创设、书写作者的心声、拓展资料的展示,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顺势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想象江南春美景、书写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用意是本课的难点。

  5、教学准备

  a、教师:制作好课件;反复朗读并背诵诗词,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b、学生:字典;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明月的诗句;搜集王安石的诗句;搜集作者的资料等等。

  二、说教学策略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苏藿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板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的情怀,发表独立的见解,揣摩人物的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大教学板块:

  (一)、师生对诗,创设诗韵课堂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很多古诗,所以我准备用以“愁”为主题的诗句进行师生对诗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快速地进土诗的课堂。

  之后就导入课题,再读题、解题:重点是指导读准“泊”,理解“泊”。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重点指导读准“间”读jiàn(因为是“间隔”的意思);“万重山”的“重”读сhóng;“还”读huán;第二步通过范读、模仿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步指导学生读懂诗意。

  最后一步具体操作如下:先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再交流自己分别读懂了哪个字或哪句诗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针对四年级孩子对诗中出现的地名词的比较模糊,我准备让学生上黑板板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

  建立空间的概念,同时也借助板画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从而解决初读理解上的难点。再借助板画了解诗人此时人在何处(瓜洲)。

  我觉得这一板块的教学能达成目标一。

  (三)、品读诗文想象江南春的美景(绿)

  第三板块教学为了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读诗、换词、想象、音乐画面等手段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的精妙,具体操作如下:

  1、读“绿”

  我先通过引读法,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调动学生读诗的兴趣,反复吟诵“春风又绿江南岸”。

  2、悟“绿”

  第一环节先让学生理解“绿”的原意,再理解它在诗中的意思,接着通过换词,再引用王安石的典故,体会“绿”的精妙。第二环节主要是读和想象。先让学生自由练读,浮现画面,再把脑海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接着点击春天“鸟语花香”的音乐,追问学生: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能不能用我们积累的诗句来说一说,从而整合了其他描写春天的诗句。有利于创设诗韵的课堂,还激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这一板块的设计,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四)、回忆往事书写亲情感悟乡愁

  1、学生写话、交流

  这一环节中,我结合上面的想象,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写话,回忆家乡的美好时光,为漂泊他乡而思念故乡之情做好铺垫。

  2、紧扣“还”字,反复诵读

  这一环节准备借助音乐、引读、诗人的北京资料,一步步敲击诗人想还却不能还的无奈的心情。这一板块的设计是为了达成目标三,突出教学重点。

  (五)背诵全诗

  (六)、拓展延伸:

  1、拓展别的有关乡愁的诗句。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乡愁的诗句

  通过上述六把板块的计划,紧扣目的,层层推进,不停设置语言实践点,领会墨客浓浓的思乡之情。并将本课诗句辐射到别的诗句,升华了学生的明白和影象,不但积聚和运用了诗句,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释和表达情绪的空间。

《泊船瓜洲》说课稿5

  一、说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有描写春天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个黄鹂鸣脆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等;有写借明月而思乡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等等;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a、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b、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

  c、通过意境的创设、书写作者的心声、拓展资料的展示,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顺势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想象江南春美景、书写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用意是本课的难点。

  5、教学准备

  a、教师:制作好课件;反复朗读并背诵诗词,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b、学生:字典;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明月的诗句;搜集王安石的诗句;搜集作者的资料等等。

  二、说教学策略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苏藿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板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的情怀,发表独立的见解,揣摩人物的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大教学板块:

  (一)师生对诗,创设诗韵课堂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很多古诗,所以我准备用以“愁”为主题的诗句进行师生对诗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快速地进土诗的课堂。

  之后就导入课题,再读题、解题:重点是指导读准“泊”,理解“泊”。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重点指导读准“间”读jiàn(因为是“间隔”的意思);“万重山”的.“重”读сhóng;“还”读huán;第二步通过范读、模仿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步指导学生读懂诗意。

  最后一步具体操作如下:先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再交流自己分别读懂了哪个字或哪句诗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针对四年级孩子对诗中出现的地名词的比较模糊,我准备让学生上黑板板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概念,同时也借助板画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从而解决初读理解上的难点。再借助板画了解诗人此时人在何处(瓜洲)。

  我觉得这一板块的教学能达成目标一。

  (三)品读诗文想象江南春的美景(绿)

  第三板块教学为了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读诗、换词、想象、音乐画面等手段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的精妙,具体操作如下:

  1、读“绿”

  我先通过引读法,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调动学生读诗的兴趣,反复吟诵“春风又绿江南岸”。

  2、悟“绿”

  第一环节先让学生理解“绿”的原意,再理解它在诗中的意思,接着通过换词,再引用王安石的典故,体会“绿”的精妙。第二环节主要是读和想象。先让学生自由练读,浮现画面,再把脑海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接着点击春天“鸟语花香”的音乐,追问学生: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能不能用我们积累的诗句来说一说,从而整合了其他描写春天的诗句。有利于创设诗韵的课堂,还激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这一板块的设计,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四)、回忆往事书写亲情感悟乡愁

  1、学生写话、交流

  这一环节中,我结合上面的想象,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写话,回忆家乡的美好时光,为漂泊他乡而思念故乡之情做好铺垫。

  2、紧扣“还”字,反复诵读

  这一环节准备借助音乐、引读、诗人的北京资料,一步步敲击诗人想还却不能还的无奈的心情。这一板块的设计是为了达成目标三,突出教学重点。

  (五)背诵全诗

  (六)拓展延伸:

  1、拓展其余有关乡愁的诗句。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乡愁的诗句

  通过上述六把板块的设计,紧扣目标,层层推进,不断设置语言实践点,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并将本课诗句辐射到其余诗句,升华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不仅积累和运用了诗句,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和表达情感的空间。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泊船瓜洲》说课稿6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遥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这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想诗,学习这首诗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怀有一定的热情,但对于学习古诗的方法掌握不够,对诗歌深层内涵理解不透,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诵,提前预习,用心品读,感悟诗歌所写之景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词析句,体会诗人炼字的精妙,品味诗歌的优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感受诗人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诗词意思,体会作者的心声;本课难点为:体会诗人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深层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将结合教材特点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的学习特点,我采用的教法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同时我采用的学法有课前预习法、课中圈点批注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主要谈谈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要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

  因此上课伊始,我将通过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出关于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亮除代表月饼、嫦娥之外,还和思乡有关,接着我讲鼓励学生回顾小学所学过的关于思乡的诗歌,并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月夜忆舍地》等,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关于思乡新诗,即王安石的思乡名作《泊船瓜洲》。此时我将顺势板书课题。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导入,能直接切入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王安石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可以实现这一目的,因此在此环节,我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安排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诗句,并将学生读不准和不理解的诗词句勾画记录下来;

  其次我将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用课件出示生字词,尤其是诗中出现的多音字,如“泊、间、重、还”,接着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读准字音,着重讲解课题“泊船瓜洲”的含义,并用课件出示全诗,并播放示范录音朗读,要求学生跟读,指导学生在读诗歌时注重用“/”划出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节拍,读出情感,从而感知全诗内容,走进诗歌所表描写的情境。并在此环节我将进行示范读,全班进行朗诵比赛等形式,评出本节课“最佳朗读之星”。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研读是深入地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所以我在研读部分我将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大意,我预设学生能够根据工具书及注释能够说出: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紧接着我将继续追问“到底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而引导学生品读这首诗,弄清楚京口、瓜洲、钟山这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用笔简单画出来,此时我将顺势板书,通过自己的简笔画示范划出三者的方位,并追问学生“作者此刻站在什么位置,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以及黑板我的简笔画,引导学生品读全诗,首联和颔联中,“一水”“只隔”的含义,我预设学生通过了解古代交通工具是车马、船只,了解到从瓜洲到京口再到钟山实际距离很远,而心理距离却很近,正说明诗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那家乡一定是很美的地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通过这个问题顺势引导学生品读颈联,重点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的妙处,并结合课后资料袋,通过将“绿”换成“满、过、入”哪一个用得好的对比讲解中,加深学生对“绿”字的理解,形容词用作动词,将春景写活了,使春风的形象更加鲜明,似乎有阵阵春风铺面而来吹绿两岸的树木。

  我将继续追问“通过这个绿字你们仿佛看到什么?又听到什么?”我将预设学生会说看到碧树,听到了荡漾的春水,还有学生会想到写春的古诗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通过品读诗的尾联“明月何时照我还”设问句句式,并在PPT课件上呈现陈述句“明月照我还”,在句式的强烈对比中体会诗人的思乡心切之情。

  总之通过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

  (四)再读诗句,延伸思维

  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此环节,先请全体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接着播放《故乡的云》这首歌曲,并这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体会情感,“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同学们,如果将来你们在未来的求学过程中离开家乡甚至出国,你会有怎样的心情?”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方式指导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感悟思乡之情。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切入,以情延伸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情感。

  (五)小结作业,积累运用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此环节我将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结束课堂,并在作业超市里布置两道作业,学生任意选做:

  1、背诵古诗,想象画面,并画一幅江南春景图;

  2、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爱,写一首赞美家乡的诗或写一篇小短文介绍自己的家乡。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并体现简笔画的艺术美,因此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泊船瓜洲》说课稿7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说明: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多首古诗,他们大部分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具有一些学习古诗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5、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好课件;反复朗读并背诵诗词,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2)、学生:字典;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明月的诗句;搜集王安石的诗句;搜集作者的资料等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取双主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导语创设情境,简笔画图片再现情境,主题音乐、情景再现、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感悟、诵读、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必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陶冶情操。所以我着重指导学生读文、能有感情地背诵,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3、想象法:在教师的启发鼓励,配合媒体课件音视频衬托渲染,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抒发学生内心的情怀并发表独到的见解,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在教学中借助图片、音视频等媒体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三、说学习方法;

  1、学生自己或者合作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1、通过有感情朗读、背诵、欣赏情景音乐,讨论交流体会等活动,能够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学生情商素质修养。

  2、抓好小组团队合作学习,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学生的主体性体现,逐步实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协调运用,最终养成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依据“读——理解——感悟—巩固延伸”这样的格局设计了以下四大教学板块:

  (一)、展示搜集的资料,导入新课揭题、解题,简介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定格古诗教学的情感基调。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重点指导读准“间”读jiàn(因为是“间隔”的意思);“万重山”的“重”读 сhóng;“还”读zhong;第二步通过指点学生掌握读诗规律(古诗中,一声和二声的音读得长些,三声和四声的音读得短些),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初步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第三步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最后一步具体操作如下:先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再和同位交流自己对句诗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针对六年级孩子对诗中出现的三个地名比较模糊,我准备在幻灯片上展现长江简图,让学生来看看三个地名,同时借助板画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学生也许有两种答案,即觉得诗人离家很远,或是诗人离家很近,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让学生分别说出近和远的原因,趁机引导学生抓住“一水”、“只隔”来领悟诗人实际离家的距离和他心中离家的距离,初步感悟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引导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朗读古诗的前两行,从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四)、走进诗境,体悟诗意

  这一部分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我准备采用想象、感悟、读诗、写话、资料补充等手段引领学生感悟古诗韵味及诗人对家乡的留恋和不舍之情,具体操作如下:

  1、抓文眼“又”和“绿” 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出示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导学生理解“绿”的含义,并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江南的春天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接着突出“又”字蕴涵的深意:作者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引读:此时此刻,诗人他怎能不想——明月何时照我还。远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难舍的亲友,诗人怎能不问——明月何时照我还。此时,学生通过诵读最后一行诗,对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2、指导诵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

  本环节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走进诗人的生活中去,想象诗人在家乡度过了哪些难忘的时光?并写话,在此基础上师根据学生汇报组织引言:此时,诗人泊船在瓜洲,和家人团聚,尽享受家庭的幸福和温馨还能实现吗?

  眼前只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

  和老朋友在一起饮酒品诗还能实现吗?

  眼前只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

  带着家人一起去踏青、郊游还能吗?

  眼前只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

  ……

  经过这样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深刻体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3、出示资料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在学生已深刻感悟诗人思乡、恋乡的基础上,出示诗人的相关资料,旨在引导学生明白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诗,对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古诗、升华古诗情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并适时引读“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这句诗是全诗的精华,是诗人情感的高度浓缩。在此基础上点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诗人无边的乡愁,无尽的思念。

  4、诵读古诗,升华感情。

  在以上分步品读古诗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这不但是回归到古诗的本体上来,更是学生情感的再次回归和升华。

  5、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1、展示有关表达思乡的诗句让学生诵读。

  2、思念家乡、亲人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同学们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通过上述四个板块的设计,紧扣目标,层层推进,不断设置语言感悟、品读的实践点,引领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并将本课古诗辐射到其余相关诗句,升华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不仅积累和运用了诗句,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和表达思念家人、朋友的情感空间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环节的教学中对有思维或者言语闪光的学生及时给予言语、掌声等鼓励,没有达到要求的提示、鼓励他们再动脑思考;环节学习任务告一段落后,有简单的说话、做思考题、背诵等进行总结评价,对于发言、背诵、做习题等完成得比较好的,要给予积分登记,便于每个单元 和单元检测成绩统计提供补充和参考的资料。

《泊船瓜洲》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泊船瓜洲》。

  一、说教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安石,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家乡?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辞官归家途经瓜洲时所写的,写出了诗人停船瓜洲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语言平实易懂,感情真挚强烈。因此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学会学古诗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2、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有了一定的语言的积累,本诗较浅显,学生结合注释很容易读懂。因此,本课教学我以“读”为面,“说”为线,“品”为聚焦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构建“解—知—明—品—诵”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学生也用“解—知—明—品—诵”的方法来学习本诗,明确目标要求,多读细品。

  四、说教学程式:

  (一)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我问孩子们:“当看到圆圆的月亮时,你会想到什么呢?”“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看到圆月都会感慨万分,借诗抒发自己的情怀,谁见过这样的诗,能大家分享一下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诗,看作者借月抒发什么情怀?”谈话导入,以旧引新,自然过渡到本课的教学。

  (二)学习古诗

  对古诗的教学我让学生按“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品诗境—诵诗句”这五个步骤进行自学。

  1、解诗题

  齐读课题结合注释自学理解课题。这样把课堂的学习自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为激励,组织学生主动学习的学者。

  2、知诗人

  让孩子们自由谈谈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诵读学过的王安石的诗,最后我归纳简介诗人及写诗的时代背景,让孩子们了解诗人离乡当官数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这首诗就是诗人归家途经瓜洲时所写的。便于学生理解诗人的忧伤情感及浓浓的思乡之情。为学习本诗理解诗人感情做好铺垫。

  3、明诗意

  (1)通过多读,反复读作到明诗意。

  一读诗句要求读准多音字(泊bó、间jiàn、只zhǐ、数shù、重chóng、还huán)。

  二读诗句要求把握好节奏。

  三读诗句要求读完后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和伙伴们交流你读懂的地方及不懂的地方。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练习巩固诗意

  ①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标出瓜洲、京口、钟山,三个地方的位置。

  ②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朗读古诗,另一位学生讲诗意。

  4、品诗境

  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入诗境是关键,学生已能说出诗句的意思,接着应让学生找出自已喜欢诗句来品,引导学生说清楚喜欢的原因。

  如:①品“只”字。一个“只”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品读一二句诗想想诗人望乡看到了什么?你又看到了什么?该怎样来读这两句诗,用你的独特感受去读一读。

  ②品“绿”字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是这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

  第一步:理解“绿”字的意思是吹绿了。

  第二步:换一换“绿”字,看你会用哪个字?最后我总结:关于“绿”字还有一段传说呢:据说作者在写诗时,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定用“绿”字,作者精心修改诗作成为一段佳话,流传至今,教育学生在写作时,也要向作者学习,推敲用词,这样才能写出千古绝句。

  第三步:说说“绿”字为什么比其他字好?总结出“绿”字不仅充满色彩感,又饱含了动感,使这首诗变生动了。

  第四步:再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想想你看到了什么,什么绿了?口头完成填空:一阵春风吹来,吹绿了 吹绿了 吹绿了 。让学生展开想象,大地是怎样变绿的?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怎样拍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镜头?

  第五步:一个“绿”字你读出了什么感情,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

  ③品“还”字,理解感悟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谁来把这种思乡之情读一读。假如你是诗人,此时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自己的家乡,你会怎样说这句话。

  5、诵诗句

  虽说诵诗句是学习古诗的最后一环节,但读诗句却是贯穿课堂始终的,内容上有初读、解读、品读,形式上有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同桌互读、师生配合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成诵。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朗读指导得太到位,应该给学生一点空间,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他把他独特的感受读出来,把心底的声音发出来。

  在诵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调来唱古诗。在学生唱完后给予鼓励,孩子们的演唱激情已经把老师点燃了,老师也想唱一唱好吗?接着清唱……这样一来,不但加强了孩子们对古诗的背诵,同时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品诗境—诵诗句”这五步曲既是学生学习古诗的一种路子,又是教师教学古诗的一种方法。这一教学程序的设计层层深入,有利于教和学的和谐统一,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和启发诱导,能扎实地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四)拓展学习

  你还知道哪些写思乡的诗,背一背,让孩子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布置

  孩子们,诗人们用诗名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请你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吧!喜欢画画的孩子画一画你的家乡,喜欢唱歌的孩子找有关家乡的歌来唱一唱,喜欢朗读的孩子找有关家乡的文章来读读。这样的作业布置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得到进步。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泊船瓜洲》说课稿】相关文章:

泊船瓜洲 01-07

《泊船瓜洲》 10-20

《泊船瓜洲》 03-19

五年级《泊船瓜洲》说课稿01-17

《泊船瓜洲》 5篇02-27

《泊船瓜洲》语文 04-03

《泊船瓜洲》 (15篇)03-07

《泊船瓜洲》 15篇10-21

《运瓜》 02-0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