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 通知工作总结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实用文档>工作总结>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时间:2023-05-01 08:58:17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项目研究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项目研究工作总结1

  教科研工作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科学认识与发现,是对教育教学科学规律的探索与把握。我校把教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校本教研的基本框架内,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内涵,做到在聚焦课堂、聚焦教研的活动中,达到引导、开发和提升的作用。

  一、我校教科研整体思路

  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落实课堂教学为抓手,以课堂效率的提高为突破,以师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科研质量,增强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牢固树立问题意识、过程意识和成果意识,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 的教研意识,切实把自己实际教学真实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以研究并解决目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领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促进教职员工多角度反思,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围绕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校本教研工作方案,推动校本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抓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积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细化课堂教学的环节,明确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切实解决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形成各学科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三大教学模式。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位,教研组即是校本教研的基地,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实现校本教研的基本保障。开始我校进行集体教研培训,明确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研什么、怎么研,通过培训使老师们明确了研究方向,掌握了研究方法,促进了

  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各组教师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中,钻研教材、吃透课标、探讨教法,各教研组坚持每周至少一次集体教研和听、评、说课,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树立研究意识,教研组长带头做研究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四、抓好教研和科研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 “请进来、走出去”也是我们学习教科研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聘请专家来校讲座,组织部分教师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回来后及时总结并再对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大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老师们自觉地把教育科研看作是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部分,

  加强校本教研,学校还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各教研组的`“教研沙龙”活动,通过此教研活动,老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均得到了锻炼提升,收获很大。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教研效果不仅体现在公开课,汇报课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随处可见。我校曾获得省级公开课一等奖的有三人,市级公开课一等奖的有六人,国家级论文一等奖的有五人,省市级一等奖的有二十九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教师由“传授型”、“经验型”逐渐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坚持走教科研之路,才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项目研究工作总结2

  项目组成员:张娇娇,郑轶楠,刘杰,袁怀军指导教师:程文娟

  专业年级:电子信息工程11-02班 所在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摘要:我们的项目“静脉注射液体加热器”是基于51单片机的恒温液体加热器,实现把静脉注射液加热到34摄氏度并且可以持续保温。通过无数次实验我们最终成功实现了该功能,并做出了实物,而且由大量数据和实验现象发现我们的产品可以快速准确的实现注射液的恒温加热。

  1.预定计划执行情况

  原先项目安排决定分为三个部分进行:

  一.20xx.6——20xx.11,进行资料查找与学习,基本完成理论准备。 二.20xx.11——20xx.4,基本完成半成品,实验系统达到基本功能。

  三.20xx.4——20xx.5,继续调试并完善试验产品,力求达到完美。填写结题表、撰写相关研究论文和总结报告、参加结题答辩。

  我们组在项目的每个阶段都先于预定计划完成,我们在13年10月份完成了基本理论准备,明确了项目的设计走向,并给项目组的每个成员分配了相应的任务。在14年三月底我们做出了符合项目指标的实物,已经基本能实现原本计划的所有功能。然后我们利用4月5月这两个月对我们设计的实物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和优化,使各项指标在更短的时间内更精确的完成。

  2.项目研究和实践情况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安排的任务是编写出能实现用数码管显示ds18b20所测的温度,同时能把ds18b20所测温度反馈给继电器从而用键盘模块控制加热包裹器的工作使其能保持在任意设定的温度(理论上小于34摄氏度,因为高于34摄氏度静脉注射液的药效会发生改变)恒定不变的程序代码,我们在这个阶段用了很多时间,刚开始几次编写的程序都只能实现单个模块的功能,无法使数码管,ds18b20,键盘和继电器模块共同工作,大约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通过查资料和请教同学,终于成功把程序编写出来,通过软件仿真,证明了我们程序的正确性。三月初我们开始了硬件电路的连接,我们在把单片机的内部电路弄清楚以后,在一个月内把电路做了出来,在三月底我们做出了最初的实验成果。

  3.主要成绩和收获

  提到成绩和反思,我个人觉得最主要的收获就是给了自己很大的鼓励让我明白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电子产品不是那么高深莫测那么奇妙,我们通过努力学习也一样可以设计出那些在原来看来是自己永远不能到达的高度的东西。 实践才是学习一种知识最好的`方法,它能教会我们很多书本上永远阐释不出的东西。通过这次做项目,我们项目组四个人都学会了很多知识,我在硬件电路连接上完全是个外行,在项目的第二个阶段我就跟着其他组员学会了很多电路连接的知识,学会怎么把加热器的火线和零线接到单片机上,学会怎么连接电路能最大程度减少误差和干扰,我想这对我以后做综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都会有很大帮助,其他组员也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足的地方,我们在一起可以相互学习和改进,都有了很大进步,让我明白了团队的力量,大家一起合作,能及时发现设计中的错误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而且在遇到难题大家一起考虑时能想到好多解决方案,我们可以从其中选出最好的来用。

  我通过参与这一次项目的设计,我感到了创新实验的乐趣,提高了扩展思维能力,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在实践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交到了不少良师益友。希望以后还能参加类似这样的活动,把大学生活过得更加的充实。

  4.研究工作的反思

  1.研究工作中的不足

  在编写软件阶段,我们在失败了无数次后,依然在自己找bug,自己改错误,改了好久后还是没有写出正确的程序,一个多月过去后才去问学霸同学,同学看了几遍后就给我们找出错误,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编写方向。这阶段浪费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无用功,以后再碰到类似情况我会更及时的请教同学老师,有时候一个人闷头想不出来时就应该及时转变方向,请教他人。

  在硬件电路连接时,由于我们的疏忽,把ds18b20反接了,不仅把一个同学的手烫伤了还把ds18b20烧坏了;在把加热包裹器接到单片机上时,由于没有断电,我的手被电打了一下。这些都是由于没有安全意识,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会注意并改进的。

  2.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项目指标是使加热包裹器可以升温到34摄氏度并且保持该温度,可是我们做出来的实物最高可以使加热包裹器加热到多少度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且怎么改进实验,使之能加热到更高的温度,比如,我们可以把继电器控制的加热包裹器更换掉,改为加热热水器里的水,这样就能设计出温控热水器了,再如,我们可以把加热包裹器换为冰箱中的制冷器,就可以设计出温控冰箱了,这些都需要我们课下去延伸拓展。

  3.研究工作中的困难

  开始时我以为自己有较好的C语言基础,对单片机编程应该会上手很快,因此在学习编程部分是就没太用心,只是随便看了看。结果后来在学习板上实践时,一个简单的流水灯实验,就让我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了。我编的程序根本得不出结果,而学习板配套的程序很多指令我都看不懂,最终我还是将单片机书的编程部分完整的看了一遍,又在学习板上反复实验了很多次才大致了解了单片机的编程格式。我们在课堂上只是基本理论的学习,我们学到的只是通用方法。而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不同的单片机有不同的编译环境,而不同的编译环境中同样功能的C语言程序就有不同的编程格式。

  5.经费使用情况

项目研究工作总结3

  面对春天里群芳争艳的花园,谁不欢欣鼓舞呢?我们的学校无疑也是一座大花园。怎样让这座大花园一年四季春色满园呢?其源头活水自然是教育科研。当然,教科研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创新工作,需要热情、兴趣和关注,更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执着的毅力。一位文学大师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人不管做什么事,坚持10年,定能集大成之。我不奢望自己能“集大成之”,但五年来,我对教科研却是情有独钟。

  一、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办学特色之路。

  教育科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载体,走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全力做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为谋求学校自身发展,探索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我明确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近远期目标——德育方面:通过“关于小学德育小、近、活特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力争把我校学生培养成行为规范、品行端正、身心和谐的合格小学生。教学方面:以“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简称“双多教学法”)的课题研究为切入口,构建学校校本课程框架的同时辐射各学科课题的研究,围绕教育教学为核心,强化“以教科研为先导的”意识,深入展开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

  “双多教学法”课题实施几年来,我校初步形成了以数学为龙头,以英语、计算机、写作等为基础的多类型、多渠道、分层次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至使一大批“特长生”脱颖而出,学生的个性、素质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与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校的课程改革。

  仅一年,我校学生就有4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小学生报》杯小学生探索与应用能力大赛一等奖;xx省中小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50杰;xx市中小学口琴、竖笛比赛一等奖;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xx市二等奖……列举这些荣誉和数字,并不是沾沾自喜。我有的只是欣慰——因为教育科研,我校形成了“学校特色学科鲜明”“学生特色学科多彩”的办学特色。

  二、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基石。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精干高效、充满活力,能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走科研之路,做扎实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新、师德优、业务精、舆论正确的教师队伍,全力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

  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和条件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教师开展各种教育研究。因此,我校为教师创设了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去调查实验。为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我积极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

  为进一步浓厚学校科研氛围,真正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我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员化和教育科研全员参与、全方位引入、全过程管理,让科研之风大兴。我校实行“三进”政策,教育科学进教学、进教师教育、进学生学习,让科研渗透各个领域。认真做好“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教育科研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争做名优教师相结合,让科研成为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内涵而永不衰竭。

  让教育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实践证明,教师同科研结合,研究同教学结合,教学同课题结合,可以改变教师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优化教师的思维品质,实现平凡与精彩、烦恼与快乐、腐朽与神奇的快速转换,我们就会觉得上班有无穷乐趣,教学就会充满无限的生机,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几年来,因为我校教师成为了“研究者”,所以有不少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每年总计不少于100篇次。

  三、以教科研为乐事,让自己拥有“源头活水”。

  著名教育家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为了让自己当好这个“灵魂”,也为了让自己能适应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多年来,我始终以教育科研为乐事,我努力让自己养成教育科研的习惯。

  1、用研究的眼睛观察身边的教育现象。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对象,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在教育运作过程中,我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论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2、选定恰当范围,加强个案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我的特长和爱好是教育管理和小学数学教学。为此,我总是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的高度着眼,在身边教育教学实际中着手,选定适当的研究范围或方向。比如根据自己曾经多年集训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针对某个课题,我进行有目的地材料收集,加强对典型个案的剖析,如就问题的种类、方法、模式、背景及发生、发展过程等进行详细全面的调研、比较、分析,以有利于对问题研究的深入,进而提高教科研成果的深度、广度和理论层次。我先后参与编写了《小学数学活动课读本》《小学奥林匹克教程》《小学数学开放题精选》等。

  3、尝试对研究成果进行个性化和科学化的表达。科研成果主要通过论文形式来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勇于尝试系统地整理、收集相关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主动大胆创作,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为了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我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4、努力实践和推广教科研成果。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发挥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最大效能。我总是千方百计通过相关会议、沙龙、论坛等途径进行推广与交流自己的教科研成果,充分体验教科研成果转化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良好的教育科研习惯给我带来了诸多的惊喜:我曾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优秀会员”“xx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吴中区首批教科研新秀” ……五年来先后有《巧解对应分率题》《创建特色学科的尝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等六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回顾过去,我问心无愧;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在当今全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崭新的教育思想在闪烁,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涌现,多元的教育模式在碰撞。在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作为一名小学校长,必须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及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不断完善,用自己的热情、毅力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教育科研,使自己这个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拥有与时代同步的“源头活水”,从而让我们的校园时时处处“春色满园”。不断积累丰富的素材。在注意或研究众多教育现象时,头绪会纷繁复杂,灵感会不断闪现,这些都可能是教科研的闪光点或独特之处。

项目研究工作总结4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学生是进城打工子弟,家长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教育。孩子没有礼貌,学习状态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实验小学的孩子难教育是困扰在老师心中的难题。鉴于这情况,我便把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研究作为研究课题。这几个月,在市区两级教研室专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搜集,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认真实践,及时反思,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半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

  对于我来说,课题研究虽在以前搞过,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的理念,教学方法已落后于当前的青年教师,所以当研究课题申报后,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我和我校其他课题研究老师探讨,向专家请教,翻阅资料,借鉴已有的经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分析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进行。

  2、分析课例,深入课堂,潜心钻研,总结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学习名师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些先进的经验,针对性的进行课题研究。

  3、总结经验,探索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可行性策略。

  4、撰写研究论文,上传读书心得,教学案例分析,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作细致分析。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总结课题经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

  1、大多数学生知道关心父母并主动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懂得了家长的爱并不是理所当然的,遇到事情会和父母沟通,会听取父母的意见,不再强词夺理。

  2、在学校里,学生比以前文明了。午餐时不管在教室还是餐厅,做到了静悄悄,吃完饭还能主动摆放好桌凳,帮助阿姨打扫卫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犯了错误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3、以前升国旗时尽管老师强调,可就有同学说话,甚至有嬉戏打闹的,现在同学们都能正确对待这庄严而又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校园里很少看见果皮纸屑,吵嘴打架更是没有了。

  4、学生更加懂得资源的珍贵,没有浪费水的现象,以前教室里到下午时到处是纸屑,现在没有了。

  四、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课题研究在实施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社会、家庭环境给学生的某些负效应应重视。

  2、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法纪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今后努力方向

  虽然课题研究接近尾声,但德育教育还要继续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在反思、总结中继续探索。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正反面的典型事例,充分认识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2、明确目标,扎实推进。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征文、演讲等形式,寓教与活动之中,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家校结合,齐抓共管。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要坚持家校结合。

  4、在其他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美术、音乐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堂,老师结合课型渗透德育教育。

项目研究工作总结5

  我们宜陵小学在和“十五”期间承担过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几年来,我校得到了上级领导,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为我们把脉,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我校正在研究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紧紧围绕此项课题,开展了多项措施并重,各项课题和谐的教科研工作格局。

  一、构建和谐网络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这项课题的研究需要家长和社会密切配合。于是我们十分重视学校和家庭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立体教育网络。

  1、让课题研究走进家庭

  我们将课题研究具体落实在与家长沟通与交流工作中。学校通过家长会、电话、家访、校访等形式向家长了解、汇报学情况。尤其是家长学校授课活动更是有声有色,毕业班老师们在家长会上抓住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如何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地进入中学,设身处境地为家长解决他们心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家长们的参与热情普遍很高,部分家长意犹未尽,会后还向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请教有关问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耐心地向家长解释,直至他们满意而归。

  2、让课题研究走进社区

  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加强与社区的交流与互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在德育课题研究工作中,学校分别邀请了市教育关工委的“五老报告团”、宜陵派出所、宜陵交警中队来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让学生深入社区、农村、敬老院、工厂,进行实习、考察,调查研究。

  二、加强科研培训

  我校的德育课题研究成员一般为班主任老师,因此,我们在加强对研究队伍培训的时候,进行了培训范围的再扩大,将全体班主任老师以及其他有志于教育科研课题的老师作为研究骨干的培养对象。

  聘请一些知名教育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专业素质、理论素养等方面的再学习。4月份,我们集中德育课题组的成员以及宜陵镇全体小学班主任,聆听了市关工委黄主任所作的以“责任奉献”为主题的班主任工作专题报告。并写出相关的学习体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学习,就是将所有学习心得文章整理成集,组织全体老师再次学习,让老师们以专家为引领,以身边的优秀为榜样。

  每年暑假,我们都派出教师参加由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培训。最近,我们还参加了江都市教育局组织的课题负责人培训班。

  “青蓝工程”是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一个亮点,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青蓝工程”进行了移植。在签署“青蓝工程”合同的时候,将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作为合同的重要内容。徐香老师拜扬州市教育局特级教师陈萍为师,陈萍老师作为《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编委,经常进行研究讨论。功夫不负有心人,徐香老师代表江都市参加扬州市《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比赛,获得了扬州市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为我校德育课题研究成果的获得又增加了一枚厚重的砝码。也激励了老师们以教立研,以研促教的信心。

  三、强化过程管理

  我校加强教科研的日常管理,杜绝了“假、大、空”现象,提高了课题管理的实效性,论文的写作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习惯和自觉行动,及时进行教育教学论文的推荐。值得高兴的是,20xx年来以,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参赛的篇数和质量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我们深感教育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乃至全校各项工作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几年来,我校把教育科研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一把手校长亲自参加课题研究工作。从研究队伍的的建设,科研资金的投入以及研究的过程管理,给予了制度上的倾斜,并且将研究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以及职称评定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地进行。教师们也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将课题研究和正常工作有效地融为一体,积极学习新的理念,收集新的科研信息,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重视研究成果的回收与总结。

  四、张显校本特色

  1、以德育课题引领其他课题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是我校最大的课题,也是研究时间最长的课题,所以在德育课题引领下,重点抓好学校各项课题的研究落实工作,理顺大课题与子课题的关系,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指导教学实践、研究的实效性,确保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有序。《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的功能定位与相互关系研究》、《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三项立项课题在经过组织申报、成功立项后,成功进行了开题。并进入了实质性的研究阶段。尤其值得介绍的是,在德育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将村小的教师吸收为课题组成员,以寻求协调研究,共同进步,均衡发展,有效提高了村小教师的科研水平。这在我校教科研工作中又是一个创新,也是学区所有学校捆绑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2、以校园文化承载课题研究

  我们把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校设计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造型别致的宣传栏,配合极具个性化的学校大门,让人感觉到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校园优美。学校两个宣传栏张贴着百年老校的历史与未来。树人楼过道两侧有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加上学校的规划图,意在让学生天天看到“三幅图”,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校园墙壁上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小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3、关注留守儿童

  上学期,我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排查了解。目前全校共有留守儿童643人。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学生有145人,父亲外出打工的学生有451人。母亲外出打工的学生有47人。虽然所有学生都有了托管,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托管责任不能落实;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家校沟通不够,影响了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家庭和社会不能有效对接,影响留守儿童身心。这一系列的问题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我们觉得:德育课题研究工作不能忽视这样的现状,我们建立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档案,并且进行跟踪记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并且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同时,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了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留守儿童的思想品格和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重视活动开展

  我校把课题研究工作融进了学校日常工作中,

  1、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我们创新红领巾监督岗检查,要求监督员同学在检查的同时,将各班存在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映给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这样使得班主任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坚持每周一,在集体晨会上公布夺得常规流动红旗的班级,每当此时,总能听见出、操场上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欢呼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极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热烈的爱班之心,爱校之情。

  2、感恩教育循序渐进

  今年暑假,我们编订了宜陵小学第二套校本教材《感恩的心》,对各班的晨会以及班对会的内容进行了指导,要求各班主任充分利用校本教材的资料进行品德教育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挖掘教育的内容,研究教育的途径,提高教育的效率,巩固教育的效果。

  3、主题活动异彩纷呈

  “三八”妇女节、举行了“妈妈,我爱您!”主题演讲比赛。清明节来临之际,组织六年级学生前往江都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墓。六一儿童节,举行了表彰大会。积极参加上级的所有活动。参加了市局的《中国骄傲》读书征文活动。各班开展感恩教育宣传月活动,我们分年级统一备课,统一利用晨会、班会等阵地进行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举行了“感恩教育”故事征集评比。系列感恩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4、阵地建设各具特色

  升旗仪式除了雨天改为集体晨会之外,每周一次,正常进行,而且做到每次定主题,定主讲人。黑板报和手抄报正常出刊,并且评比及时,同时将赏心悦目的的手抄报在橱窗内展出,形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校园风铃”是本学年刚开辟的一块宣传阵地。辟有“跟好书做伴”、“与名人为友”、“从历史走来”以及“校园风铃特别版”四大版块。其中,“与名人为友”主要介绍名人名言。定期分类介绍古今中外的相关名言,使学生在阅读名言的同时,感受名人的精神,学习名人的品质。并做到与相关的主题相结合。比如:九月份以“尊敬老师”为主题,十月份以“热爱祖国”为主题。让学生在阅读名言中同名人对话,与名人为友。“从历史走来”以介绍历史上的今天为主,让学生了解历史。

  五、实施基础保障

  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课题是《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面对兄弟学校的研究工作,我们感到肩上压力重大。我们决心化压力为动力,以这一课题为研究的支点,全面开创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因此,我校从一把手做起,由校长担任主持人,人人关心这个课题,参与这个课题,支持这个课题的研究,认真做好这一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竭尽所能地为教科研提供方便,切实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育科研经费的落实,大力支持教师的各项科研工作,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搭建形式多样的研究平台,使学校成为一个研究型群体和学习型组织。

  六、优化成果展示

  现在的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最亲赖的是听课评课。对于教科研却不是很关心!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要求教师跳出课堂,对我们的工作进行高位思考,形成不要与课堂零距离。要知道对课堂上的德育渗透进行理性和深层的思考。并且注意总结。几年来,我校在德育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潘湘云校长被评为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他的论文还被评为一等奖,另外,先后被评为一等奖的老师还有尤兴胜、姚克扣,几年来,先后获得等级奖的论文近20篇。

  我们相信,在专家和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硕果累累,取得圆满成功,一定会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项目研究工作总结6

  瓜菜双扣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我区20xx—20xx年瓜菜生产中的重点应用项目,是多项技术的综合组装,具备操作方法简单,农民易于接受的特点。到20xx年全区三年累计应用瓜菜双扣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1000亩(西瓜300亩,甜瓜500亩,豆角20xx亩),其中20xx年应用 200亩,20xx年应用300亩,20xx年应用500亩,分布在西长发、宝山、绥胜、北林、东兴、津河、永安、新华八个乡镇,平均亩产瓜菜(加权)2339.5kg,比常规露地地膜栽培亩产20xx.2kg,亩增产269.3kg。双扣瓜菜亩增值为3779.8元,亩节约成本60元,亩效益为2783.6元,与露地地膜栽培亩增值817.0元,亩效益520.8元相比,亩增效益2262.8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为了落实指导好瓜菜双扣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保证项目实施

  瓜菜双扣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是瓜菜生产中的先进技术项目,得到 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做为蔬菜生产中的主要项目进行应用。并根据全区生产实际,将计划任务指标下达到西长发、宝山、东 兴等八个乡镇办事处,层层落实任务,逐村分解到户,将项目纳入岗位责任目标管理,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层层签定责任状,年终奖惩和干部考核紧紧挂钩,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搞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为使农民掌握该技术,确保项目落实,我们以“科普之冬”活动 为契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技术讲座,利用科技大集咨 询服务,印发技术资料等广泛宣传,同时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 10期,受训人员达1000人次,重点讲解瓜菜双扣技术中的.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由于宣传培训抓的紧,抓的实,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农民应用该技术的理论水平,保证技术不跑粗、不走样,提高了技术到位率。

  三、强化技术服务,解决生产难题

  为使该项技术不跑粗走样,提高技术到位率,全区投入科技人员 25名,其中高级5名,中级16名、初级4名,这些科技人员从春到秋经 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包乡、蹲点,对于一些关键技术亲手示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格把好技术关,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

  四、典型农户带动,扩大辐射范围

  在瓜菜生产比较集中的西长发、东兴,培养科技示范户王洪义、孙红宣、袁大伟、于治才等,他们接受技术能力强,在农户中影响大,通过他们的示范引带,胜好其他宣传方式,从而带动周边农户应用该 项技术,扩大了辐射面。

  总之,我们在应用瓜菜双扣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过程中,做了一些工作,为市场提供了大量地产蔬菜,缩短了地产蔬菜上市时间,丰富了市民生活,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研究工作总结7

  一、课题前期准备工作

  本课题前期准备工作比较扎实,为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奠定了基础。

  主持人方小教副教授,长期从事高中政治教师的培训教学工作,特别是经济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担任历届成人本科班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对高中政治课教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是我省基础教育新课程中学政治学科国家级培训班成员,已经在省级新课程培训班主讲20余次,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主持和参与省厅级课题多项,对课题的操作过程和要求比较熟悉。有30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其中国家重点级3篇,国家级9篇。

  主持人管琳副教授,长期担任高中政治教师培训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和方法比较熟悉。参与省级中学教师新课程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比较了解,有20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其中国家级4篇。

  课题组其他人员全部从事高中政治教师的培训和教学工作,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都比较了解。其中,两位同志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一线教师。

  本课题先期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料积累,包括高中政治课标解读、相关专题研究论文、疑难问题解答汇编、《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方法介绍、《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新旧对比表等。与相关专家朱明光、韩震、郝京华、沙福敏、姚蓉儿等保持长期联系。

  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组织申报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认真填写《立项申请书》,并于20xx年下半年得到省教育厅批准立项,项目批准号:JG06299。

  二、课题研究的组织与计划

  本课题被批准立项后,随即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研讨,最终确定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根据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特长进行了科学分工。具体研究内容和工作分工如下: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的资源开发

  1、教学内容变化的新旧对比:未良莉

  2、教学内容更新所需要的新资源:方小教

  本部分负责人:方小教

  第二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方法的资源开发

  1、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学方法的改革:黄石卫

  2、《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方法的特点:秦德胜

  3、教学方法改革所需要的新资源:孙艺

  本部分负责人:黄石卫

  第三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手段的资源开发

  1、《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手段的特点和要求:管琳

  2、教学手段改革所需要的新资源:姚垚、吴克宏

  本部分负责人:管琳

  本课题总体负责与整合:方小教、管琳

  三、课题主要研究阶段

  本课题研究从20xx年8月到20xx年3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8月前:完成课题框架结构认定、课题组成员分工、原始资料收集。

  第二阶段、20xx年8月-12月:实地抽样调查和走访(合肥、六安、巢湖)、原始资料整理。

  第三阶段、20xx年1月-6月:各子项目完成初稿,并由各部分统稿人整合成文。(以上为中期成果)

  第四阶段、20xx年7月-12月:初稿内部讨论、初稿专家论证、初稿修改、定稿、论文投稿。

  第五阶段、20xx年1月-3月:论文发表、资料汇编、课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与旧教学资源的衔接,旨在帮助广大高中政治课教师顺利完成从原来的《思想政治(经济常识)》向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的过渡。通过研究,力求探索出一条从旧教学大纲向新课程标准、从旧教材向新教材、从传统教学方法向探究式教学方法、从落后教学手段向先进教学手段转换的可行路径。

  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对我省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由于本课题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细化研究,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高中政治课教学当中,实际上起到了对广大高中政治教师进行新课程业务培训的作用。2、本课题具有原创性。目前,对高中政治课程分模块进行教学模式研究的,在我省还没有广泛开展;对《经济生活》模块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研究的,还没有发现。3、本课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正好迎合了新课程改革推广的需要。

  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运用问卷法和深入访谈法实地调查现有制度安排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调查法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运用比较研究法研究课程改革前后《经济生活》模块的异同。在研究过程中,做到专项分工与集中整合相结合,实践调查与理论论证相结合,共性总结与个性展示相结合,课堂教学需要与理论提升相结合。

  五、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与自我评价

  本课题根据《立项申请书》中规定的研究内容认真组织相关研究工作,如期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现将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介绍如下:

  1、研究报告:《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本研究报告4万字左右,由课题组全体成员合作完成。研究报告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的资源开发;

  第二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资源开发模式;

  第三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方法的资源开发;

  第四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手段的资源开发。

  本研究报告帮助广大高中政治课教师顺利完成从原来的《思想政治(经济常识)》向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的过渡,探索出从传统教学方法向探究式教学方法、从落后教学手段向先进教学手段转换的可行路径。

  2、资料汇编:《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教学资源汇编》。本资料汇编15万字左右,由课题组全体成员合作完成。资料汇编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教学相关政策性文献;

  第二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的资源开发;

  第三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方法的资源开发;

  第四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手段的资源开发。

  本资料汇编向广大高中政治课教师全方位提供《经济生活》模块所需的教学资源,既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又能使广大高中政治课教师完整准确地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政策和要求。

  3、学术论文:《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的资源开发路径》。作者方小教,公开发表在《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xx年第1期。全文共分三个部分:激活《经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拓展《经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空间;完善《经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机制。本文围绕《经济生活》课程标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努力探寻《经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的可行路径,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的'范例,对课程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学术论文:《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资源整合与开发》。作者管琳、吴克宏,公开发表在《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xx年第1期。全文共分三个部分:整合《经济生活》课程教学的人力资源;拓展《经济生活》课程的教材资源;巧用《经济生活》课程的信息资源。本文唤醒了人们的“课程资源意识”,赋予了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内涵,开发和整合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经济生活》课程资源作为教学过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本课题研究的突破点

  本课题研究从我省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实际出发,以《经济生活》模块的教学资源开发为中心,从全新的视角对高中政治课程分模块进行教学模式研究。具体创新点与突破点如下:

  1、帮助广大高中政治教师准确把握《经济生活》模块的课程标准;

  2、为新增加和新拓展的知识点及时提供教学所需的新资源,方便了教师的教学;

  3、展示了《经济生活》模块自身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帮助广大高中政治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4、为《经济生活》模块推荐适用的教学课件、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课外辅助材料、经典案例等教学资源。

  七、几点建议

  本课题研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有些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不少是主观原因造成的。结合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经费保障。本课题经费来源有限,小部分来源于主持人所在学校配套科研经费,大部分来源于主持人自筹科研经费、其它成员单位配套科研经费等。希望今后省规划办能够从批准立项的项目中,选择一部分研究价值比较大的项目适当给予经费支持。

  2、研究成果评奖。由于每年批准立项的项目较多,可从中选择应用价值或理论价值较大的项目进行评奖,得奖的项目成果可以汇编成册,特别优秀的可以资助出版。

项目研究工作总结8

  本学期学校正在紧张进行新校搬迁的筹备工作,虽然紧张忙碌,但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从不松懈。我们紧紧围绕和谐德育子课题《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建立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队伍。

  1、课题组经过认真地讨论和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研究课题的各级组织,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必要的充实与调整。课题组负责人卢世勇校长总体负责,课题秘书覃和秋主任具体负责,带领课题组通过专题讲座、参观学习、集中讨论等多种形式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努力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业务修养和德育水平。本学期组织莫永秀、江自霜、韦文丹老师到兴义市参加全省和谐德育研究年会,学到了一定的优秀经验,也对学校老师进行了二次培训。

  2、发挥学校22位县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根据老师申报的小专题,精心挑选,重点扶植,细心指导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并让这些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提高小专题研究的整体水平。教师们的研究成果,在促进参研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获得解决困惑的策略,转变教师的德育思维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创建德育工作研究体系,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1、德育工作主题明确。

  学校根据年度德育工作的重点,制定学校月度德育工作主题,围绕这个大主题,再制定每周的德育工作小主题。学校领导班子和课题研究组成员对这套德育工作研究体系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做了许多的工作。才使这项工作在探索中逐步实施。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思索,反思,力求完善,使各方面的工作更具体,更深入,更有实效。

  2、以校园文化承载课题研究

  我们把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学校大门过道左右两边建造两个造型别致的宣传栏和五心教育标语。学校荔泉书院陈列百年老校的历史,展示了我校的先烈邓恩铭的事迹和学校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校园墙壁上展示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良好习惯》及《师生图书推荐目录》等。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3、德育活动形式多样。

  (1)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我们创新红领巾监督岗检查,要求监督员同学在检查的同时,将各班存在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映给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这样使得班主任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常规管理抓得实,抓得细。经过逐步的完善,学生德育管理制度、班级的量化管理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学生的量化工作以《荔波一小雏鹰争星》、《我为班级争光彩》为准则,支持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2)周德育课的开展

  根据每周的德育工作小主题,各班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进行本周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这个活动中有老师的专题教育,更有学生的实践参与。例如:清明节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墓。

  (3)德育主题队会的观摩教育。

  根据学校的德育工作重点和德育工作主题,组织开展主题队会活动评比观摩活动。本学期学校进行了一次主题班队会评比活动。为使各班的主题队会有成效,各班的学生团结协作,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搜集与活动相关的各种材料。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精神,班级的团队意识,求新求异求好的思想都得到高层次的提升。

  三、课题实验阶段性成果

  经过本学期的努力,我们课题组在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工作时,也相应的作了一些经验总结,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1、课题组老师积极研究,认真探索,将自己在实践中的思考、体会形成文字,上升为理论,部分文章在各级各类获奖发表,如:12月24日,陈才玉老师的论文《伸出爱的手》在《中国当代教育科研理论与实践》上发表,玉春艺老师的论文《诚信是明亮的灯塔》在《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上发表;江自霜老师的论文《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在《劳动时报》上发表;朱元玲老师的论文《给思想品德教育开个好头》在《黔南日报》上发表;欧红念老师的.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荔波教研》上发表,本学期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的论文共计19篇。张秋明老师的《我的家乡荔波欢迎你》等共计11篇论文、教学设计获省金茅杯和谐德育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比一、二、三等奖;全国和谐德育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也在紧张地整理之中。

  2、课题组老师的实验成果还表现在他们的工作和成绩得到学校及师生们的认同。胡国兰、徐荣慧执教的《我爱我家》和韦建仙、颜鑫执教的《让诚信永驻心间》获得省金茅杯和谐德育优秀活动课评比二等奖;姚志细、蒙转执教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获得荔波县和谐德育优秀活动课评比一等奖;韦建仙、颜鑫执教的《最美少年梦》获得荔波县和谐德育优秀活动课评比三等奖等奖;何柯磊等4名同学荣获全县优秀学生,胡森然等4名同学荣获全县优秀学生干部。

  四、今后课题实验的规划和方向

  我校的《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德育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已进行将近三年。在阶段性实验中亦取得了初步成绩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很不够,有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使之逐步完善。下一段应着力研究与实践如下几个问题:

  1、继续落实家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组织1—2次较大影响的家长会,每学期班任家访率要求达40%以上,力争全学年普访率达100%。

  2、重点抓好个案研究,以点带面,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对行为规范训练的落实,从细小处入手,有待不断完善。

  总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在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相信,在专家和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硕果累累,取得圆满成功,一定会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项目研究工作总结9

  如今大学宿舍日渐趋向公寓化发展,虽然公寓化便于管理,但其中也隐藏着某些问题,比如人员多杂乱将难以保障同学们每天的休息时间和睡眠质量。但一个宿舍并不是一个人的,要完全排除需要休息的人不被打扰,有事情的人不被耽误的情况较难实现。因此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系统的设计思想来源于生活,所以所具有的功能也是为在校学生能有更好的休息质量而设置的。因此就产生了制作宿舍休息防打扰系统的想法。首先在与组员的商讨下,对项目进行了认证,并与学长和老师商量,确定了项目的可行性,列出了项目的主要难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了以后的制作重点。在半年多的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实验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的实验经验,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我所感兴趣的、觉得有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且也学到了坚持不懈、善于思考、积极总结的可贵精神。现就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做总结:

  一、 我们课题组研究的进展过程

  回顾这半年来所走过的路程,我们的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①第一阶段:方案制定及初期准备

  (20xx年6月1日 至20xx年6月30日)

  准备和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确立明确的思路,制定明确合理的实验规划。合理协调好小组内部的分工,认真讨论项目的实际执行方案和征求指导老师意见,对项目的具体事宜进行必要的分析。

  (20xx年7月1日 至20xx年7月31日)

  总结前期讨论的成果,制定完善的项目实施方案。并撰写和阐述课题开题报告。 (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15日)

  购买器件(上面已列出),并做些简单处理

  ②第二阶段:试验研究

  (20xx年8月16日至20xx年10月31 日)

  询问老师意见,并在与组员讨论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电路。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不断提高设计的高效性,总结和积累相关的经验。为后续进一步的设计提过更好的思路。

  (20xx年11月1日至20xx年2月28日)

  根据已经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电路进行实际操作,包括连接和焊接实验电路

  ③第三阶段:数据处理及答辩验收

  (20xx年3月1日至20xx年3月31日)

  对制作完成的系统进行完整的检验和测试。为作品写出一份原理阐述的理论和一份技术报告。认真思考本次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如何避免此类问题。

  (20xx年4月1日至20xx年4月31日)

  认真总结在本次项目中的收获。填写结题表、撰写研究论文和总结报告、参加结题答辩和成果推广等

  二、开展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

  在创新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实践中不断地修订和发展课题计划

  在进行课题实验研究的开始之初,我们健全了团队以及查阅学习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和总体计划,但计划毕竟是人脑以往经验的产物,而实验有往往是指向未知领域。假设毕竟是假设,措施毕竟是设想,是否有效,有待于实践来验证,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在实施之前就把计划定得完美无缺是不可能的。因此,课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首先做到不断地听取与研究参与课题的老师的成员的`意见,对计划加以修订和补充,使计划更符合实际,更符合规律。

  我们在组织小组成员学习课题计划时就很坦率地宣传了这个观点,指出计划并非一成不变的,欢迎各位成员随时提出修改意见。在实施中,我们又深入讨论,倾听小组成员的意见,定时与老师一起检讨计划的得失,及时地修改、调整和发展。如在本课题计划制订一段时间之后,课题组组员发现原定的“宿舍休息防打扰系统”这一创新点实现难度很大,按照我们的水平很难实现,大家一致认为应在具体的实践创新项目中,将红外辐射传感系统改为超声波声控测距系统。这样课题的前瞻性、可行性会更加显著。于是,我们及时地把课题计划加以调整,正确引导课题研究不断深入。

  (二)在实施中不断地转换思路、夯实基础、发散思维

  创新实践的过程能够很大程度的激发小组成员的创新实践能力,然而我们在实践中绝对不拘泥于现状,编写程序不会死板僵硬,充分发挥自身思维能力,开拓创新,力求使得创新项目趋于完美。整个创新项目过程中,我们明确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所有的实践和工作都要围绕创新点来展开,不能偏离主题,所以更不能凭着个人的主观臆想来猜测实验的结果,而是参照创新点有根据有目的的做出合理的预测,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完全尊重实验的科学性。

  (三)在实施中不断地培训、提高小组成员

  在“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光控台灯调节系统”课题研究的探索中,建立一支团结默契,积极思考,热爱创新小组团队是关键,因此,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以提高小组的综合素质。

  (四)在实施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交流

  陶行知先生提出“行—知—行”的原则。总结能加速从“行”到“知”的过程,通过总结可以达到巩固实验成绩,深化实验程度,培养小组成员三大效应。所以,不断地总结与推广经验是我们抓好课题研究的又一重要环节。我们所承担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涉及到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这些很可能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也没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去查找文献资料,去领会理解实验的内容,确定试验需要进行创新的方向。弄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努力实施,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独立的思考。这个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这时候要么去向老师、学长求助,要么就是通过查阅文献寻找答案,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独立的思考,然后和小组成员共享自己的结论,讨论之后得出更为全面的结论。

  1 、随时总结

  课题组要善于随时发现小组成员的新鲜经验,不能到了月末才想起总结。要努力帮助小组成员知道自己创造的经验的价值,要帮助小组成员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条理化,要鼓励小组成员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充实。要鼓励小组成员解放思想大胆地形成文章,并通过例会制度,互通课题进展情况。我们小组自创新项目实施以来,成员积极讨论,积极实践。通过实验,小组成员们尝到了付出辛劳后成功的喜悦;通过总结,小组成员思考了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对不少理论也有了新的认识,实施项目的自觉性更加强了。

  2 、定期总结

  到了每月末时,要加以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创新小组成员收集资料,撰写工作记录,并由负责人亲自检查,这样容易从全局考虑。这样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实验小组成员工作的评价,收集、整理、核实材料,构思提纲,最终形成文章的过程,实际上成了课题组对工作的回顾和小结。

  三、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研究方法:通过传感器及按钮输入不同的信息,经过单片机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处理后将结果反馈给输出系统,可以一来一去进行信息的交互。

  研究目的: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制作一套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宿舍防打扰系统,以保障需要休息同学的休息时间和睡眠质量以及有事要做的同学不耽误事情。

  实验设备:这个系统是由具有音频和文字处理能力的单片机、提示语文件、屋内输入端、屋外输入端、屋内输出端、屋外输出端、电源组成,各部分由数据线连接。

  其中屋外输入端为声控传感器,键盘,按钮。

  屋内输入端为按钮。

  屋外输出端为点阵字幕,音频输出设备。

  屋内输出端为震动器,LED二极管发光器,音频输出设备。

  核心处理器即为单片机。

  四、课题研究的部分成果

  在半年多的实验研究工作中,我们收获不少,的确尝到了甜头,然而,作为普通大学生,我们有很多不懂和不明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难免有所不足,纵观我们在这一项目上面的探索,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的说来,大约有以下几点:

  (一)基本了解AT89C51的特性功能

  AT89C51 提供以下标准功能:4k 字节Flash 闪速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32 个I/O 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二)项目不足

  由于振动器与单片机所使用的电源电压配置不一样,一时也难以解决,所以最后组员商议用小电机代替。还有的就是项目后期由于连线疏忽导致声控传感器损坏,以至于最后不得不放弃此功能。

  (三)项目创新特色概述

  首先当屋外杂音多,比较吵时。声控传感器就会向单片机发出信号,然后单片机在根据屋内是否有人员休息时按下的按钮来做出处理,然后将处理的结果反馈给屋外输出端,最后屋外输出端做出反应,是否给予屋外人员安静的提示语音。

  当进入午休等休息时间端时宿舍内的同学只要按下自己床铺所对应的按钮后系统会根据情况选择是否进入防打扰模式。

  当系统不处于防打扰模式时,如果屋外来人,来人只需按下按钮,屋内的输出端就会提示屋内的人,屋内人根据状况选择是否开门。

  当系统进入防打扰模式时,如果屋外来人,来人第一次按下按钮,屋内的输出端不会发出提示,而屋外的输出端就会通过音频输出设备语音提示来访者屋内的人正在休息,如果确实有比较重要的事情要单独找某个人,就需要再次按一下按钮。然后系统就会通过点阵字幕继续向来访者做出提示,让其选择要选择的人。来访者做出选择并确定后。系统会向对应的同学的输出端(震动器)做出震动指令(如果人在下面则LED就会发光提醒下面的人),这种指令就会提示被来访者,而不会打扰其他同学。(当屋内的人按下安钮时,字幕板上回对应的列出对应人员是否在休息,或者是否在宿舍的情况)

  最后可视所在学校的网络条件,决定是否可在整个楼层内运用这种系统,以便于表示出整个楼层的情况而对外来者有种暗示。以及宿舍与宿舍之间的信息上的联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四)解决关键技术

  主要是单片机对输入变量处理反馈的应用,以及与声控传感器等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

项目研究工作总结10

  一、 项目概况

  科研项目工作总结报告:##研究所是科技局下属的科研事业单位,我所有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7名,助理级技术人员5名。大专以上学历占90%以上。全体人员具有很强的团结合作精神,曾取得了多项省市科技进步奖。

  多功能环保专用电源是市级工业科技攻关开发类计划项目,项目立项后,在科技局工业科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所投入了所有可利用的力量,按照计划合同书中的各项要求,认真地开展科研开发,并且在延长的开发时间内,做了比计划合同书中的指标更加全面的实验和开发,使项目的技术性能更趋完善,多功能电源的综合集成效果更加明显,现已全面完成了研制开发工作,提请科技局工业科验收。

  二、 工作成绩

  多功能环保专用电源项目的总投资5万元,其中科技局项目拨款5万元。获得立项批准后我所组织全体科研人员,对项目进行了全力攻关,在立项前已进行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依照计划合同书上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组织了项目开发实施。在项目负责人总负责的前提下,分设了电子控制开发组和综合集成应用开发组。各小组长对本组所承担的项目部分全面负责,包括人员调配,所涉及部分的资金使用,对本组成员的奖惩等。这样的组织实施方案,充分的调动了所有开发人员的积极性,使项目的开发进程明显加快。 但在开发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对项目的技术指标、应用方向又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而且开发经费尚有节余,所以又对该项目进行了更

  深入的开发,使项目的开发得到了全面完善。增加了野外应用、应急维修等多种应用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项目共形成两种技术及可实现生产的产品, 这些技术或产品技术性能优良,质量稳定,即可以单独应用生产又可以将两种技术组合起来生产。

  三、技术成果

  采用先进的嵌入式单片微处理器作为主控器件,设计了四路交流稳压输出,不但能提供整个监测系统所需的交流电源,而且还在超温、超载和火灾(烟雾)时自动切断电源,并有室内温度数据输出(0-5V)等。针对自动监测仪器的特点,保证足够的稳压精度,延时时间的调整范围较大。交流稳压部分达到了三高:高效率、高功率因数、高可靠度;三低:低波污染、低环境污染、低电磁干扰。具有突波吸收器、LC滤波电路、重复载滤波器、尖峰吸收器。并且采用距离饱和很远的电感,可抗不对称波形干扰,不会产生磁场辐射干扰或对电网产生传导性干扰。

  增加的野外用或维修用直流稳压电源具有以下性能特点:

  1、 直流稳压电源输出:+12V,最大提供电流4A;

  2、 直流稳压电源输出:+5V,最大提供电流1A;

  3、 直流稳压电源输出:-12V,最大提供电流0.5A;

  4、 直流稳压电源输出:-48V,最大提供电流0.3A;

  5、 充电功能:提供13.8V的浮充电源,可提供的最大充电电流10A,适合使用12V/100AH(50AH)的蓄电池作后备电源的场合。

  6、 交直流自动切换,为用电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稳定电源。

  7、 数据监视功能:对于为数据设备供电的应用场合,可实时监测设备端口的数据流,当设备发生死机等故障,数据流中断时,送出复位信号,使设备重新恢复正常工作。

  8、 采用带背光的字符型液晶显示器,通过单键切换可显示充电电压、电流和工作电压、电流;显示设备数据端口数据流的状况。

  9、 内置日历/时间模块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可记录系统的关键事件。

  10、 如果需要,可支持双后备电瓶。

  由于采用模块化设计和较为完善的防浪涌和过电压、过电流保护措施,该电源具有较好的抗雷击和浪涌电压能力,具有良好的电压稳定性。同时具有良好的电隔离性能,可以有效地保护用电设备的安全,电源可适应较宽的工作环境温度。基于以上特点,该电源适合野外恶劣条件下工作,尤其是野外无人值守的电子设备的`供电。并为向多功能方向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主要技术指标:

  (1) 四路220V/50HZ,3KVA。

  (2) 稳压精度±3%,失真率0.2%,负载稳定率:0.1V。

  (3) 延时时间调整范围0-10分钟。

  (4) 控温范围0-150度。

  以上主要技术和产品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与同类产品相比功能及适应性都很强,尤其适合自动监测设备使用。针对国家倡

  导的建设节约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项目技术的实施和产品的生产,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将是非常显著的。

  四、 效益分析

  项目的技术成果如能进入实际生产应用,经济效益将十分明显。以单位产品的成本、售价等因素进行分析如下:单位产品售价与市场上现有产品相比,仅为不到其60%;增加了后续功能后,也刚好与市场上的产品售价基本持平,并且容易被各种用户接受。

  项目的技术成果如能进入实际生产应用,社会效益也将十分明显。如进行生产可安置就业20-30人,而且项目技术成果应用简洁, 生产、维修简便,能够为用户带来一些间接效益。

  项目的实际应用对环保、地震等自动监测设备多的部门的作用是有积极作用的。

  五、 示范推广前景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加强,将促使项目的技术成果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并且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相关行业具有扩散和辐射作用。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项目成果的宣传力度,也热切希望得到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使项目成果能够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并且逐步进行产业化的有益尝试。

  延伸阅读篇:

  工作总结结构:

  总结的正文

  和其他应用文体一样,总结的正文也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各部分均有其特定的内容。

  1.开头

  总结的开头主要用来概述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主要任务、时代背景、指导思想,以及总结目的、主要内容提示等。作为开头部分,应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明在本总结所包括的期限内的工作根据、指导思想以及对工作成绩的评价等内容。它是工作总结的引言,便于把下面的内容引出来,只要很短

  总结文本的一段文字就行了。

  2.主体

  这是总结的主要部分,内容包括成绩和做法、经验和教训、今后打算等方面。这部分篇幅大、内容多,要特别注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1 主体常见结构

  工作总结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态有三种。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好。

  第一,纵式结构。就是按照事物或实践活动的过程安排内容。写作时,把总结所包括的时间 划分为几个阶段,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每个阶段的成绩、做法、经验、体会。这种写法主要以工作回顾连带谈及经验教训。基本上是按工作展开的程序和步骤,分段说明每个步骤和阶段的工作倚况,夹叙夹议地引出相应的经验教训。这样写,主要着眼于工作过程的回顾。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事物发展或社会活动的全过程清楚明白。

  第二,横式结构。按事实性质和规律的不同分门别类地依次展开内容,使各层之间呈现相互并列的态势。这种写法的优点是各层次的内容鲜明集中。

  第三,纵横式结构。安排内容时,即考虑到时间的先后顺序,体现事物的发展过程,又注意内容的逻辑联系,从几个方面总结出经验教训。这种写法,多数是先采用纵式结构,写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情况或问题,然后用横式结构总结经验或教训。具体写法是总结经验教训为主,用工作回顾阐明经验教训。一般是先归纳和提炼出几条经验或教训,分别展开论述,把工作过程、工作办法、取得的成效等等穿插在里面写,使经验和教训看起来更加充实。但是这样写,整个工作回顾会被拆开来分别为阐明观点服务,显得零散。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可以在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中适当加以详述,使人对工作概貌有一个总的了解。

  主体部分的外部形式,有贯通式、小标题式、序数式三种情况。

  贯通式适用于篇幅短小、内容单纯的总结。它像一篇短文,全文之中不用外部标志来显示层次。

  小标题式将主体部分分为若干层次,每层加一个概括核心内容的小标题,重心突出,条理清楚。

  序数式也将主体分为若干层次,各层用“一、二、三……”的序号排列,层次一目了然。2.2 主体常见内容

  (1)工作回顾。要详细地叙述工作任务、完成的步骤、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步骤和措施,要写得详细、具体,对取得的成效要表达得形象、生动。在写工作回顾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照应到下一部分的经验教训,使之顺理成章地引出来,不至于造成前后不一的感觉。

  (2)经验教训。应从工作回顾中很自然地归纳提炼出采。一定要写得丰富、充实,并选用具体事例适当地展开议论。使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有论点,有论据,有血有肉,鲜明生动,确实能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结尾

  结尾是正文的收束,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方向、任务和措施,表明决心、展望前景。这段内容要与开头相照应,篇幅不应过长。有些总结在主体部分已将这些内容表达过了,就不必再写结尾。结语部分。主要写明的打算,也只需写很短的一段话。写得长了,反而冲淡了主题。总结正文写完以后,应该在正文的右下方(指横行文字),写上总结单位的名称和总结的年月日。

项目研究工作总结11

  一、立项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动物食品的消费,要求养殖业的产品质量有空前提高。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关注的重点是食物的安全性,要求畜产品无污染、无残留、优质、安全、营养。传统畜牧业是靠大数量、低水平,以牺牲环境和消耗资源作为代价而发展,且畜产品内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和污染降低了畜产品的质量,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目前我国农产品和国家行业标准近700个,安全畜产品生产标准对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以及畜禽饮用水),生产操作规程(添加剂、兽药、农药、化肥使用准则),产品标准以及包装标准都作了相应要求,但安全畜产品合格率仍然不尽人意。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成都)对来自川、陕、云、贵、藏、蒙等地区93-97年有绿色食品标志的畜产品进行抽检,乳粉平均合格率仅为70.3%,肉制品合格率96年度仅为83.3%;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水分、微生物、杂质、有毒有害元素,其他没有绿色食品标志的畜产品情况就更加复杂,主要是农残(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有害元素(以重金属为主,有机砷制剂预防疾病促生长造成环境污染,添加高铜、高锌促进生长)、兽药残留(抗生素为主)、添加剂与污染物类(色素、甜味剂、防腐剂、黄曲霉素、苯并芘等为主)、病原微生物(以大肠杆菌为主),导致畜产品出口数量只占总产量的1%,中国在20xx年3月份之前的6个月共有634批出口食品因杂质、食品卫生、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沙门氏菌等卫生问题被美国FOA扣留。纵观同类食品工业的产品现状,与入世后国际食品市场的要求与标准相距甚远,这与我国农业大国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生猪生产在农业经济中占很大比例,且养猪生产技术在不断兴起;但都只是从局部进行技术创新,没有把这些技术综合用于畜牧业生产,且养猪业都是以追求高饲料报酬、高生长速度,以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猪肉安全生产不能确保,所以必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无公害养猪生产技术要求猪肉无污染、无残留、优质、安全营养,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增进人民的身体健康,是我国畜牧业发展必然之路。欧盟于1991年制定了《欧盟有机农业规定EEE2092191》法规,美国于1998年颁布了国家有机食品标准,日本农林水产省也于今年4月份颁布有机食品标识规定,我国天津、上海等地先后颁布了绿色畜产品生产标准,且国家饲料安全工程也以启动,所以发展无公害化养殖技术是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和业界人士所共同期待的。必须合理使用营养性饲料添加剂逐步减少直至取消药物饲料添加剂,使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有机微量元素、酶制剂、酸化剂、低聚糖类合理应用,都为无公害化养猪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在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食物消费上,越来越注重安全和质量。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有些国家或地区如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土地资源有限,为减少环境污染,宁愿不养动物而依赖进口,这种趋势只会有增无减,这样的时代背景,为我们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无公害猪用添加剂生产的应用国际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为发展安全、高效、优质的绿色养猪业,全面提升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20xx年**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市畜牧兽医站共同承担了《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研究》项目研究,该项目由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主持,*****等同志参与,项目于20xx年6月开始实施,至20xx年3月已完成项目所规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二、课题目标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在于避免在猪日粮中有机砷、抗生素的添加,通过对功能性寡糖、有机微量元素、有机酸钙等在养猪生产中的综合使用,提高了微量元素的利用率,解决了养猪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的问题。主要达到以下指标:

  1.充分利用本省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胴体品质,提高经济效益5%以上。

  2.猪肉达无公害标准,应达到NY/5029-20xx标准。

  3.15—90kg三元杂交生长肥育猪日增重725-775g,料肉比2.9:1以下。

  4.通过合理调制配方,减少了重金属铜、砷、锌以及N、P的排泄,使土壤板结程度降低,可间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因药残对人体的影响,有效推动畜产品安全生产。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措施

  项目主要的研究内容为:

  1.减少重金属污染的添加剂预混料技术研究;

  2.前营养物质在添加剂预混料中的综合应用技术研究;

  3.适合无公害养猪饲料配方综合技术研究。

  项目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根据猪生理特点,提供适宜饲料配方水平,利用平衡氨基酸合理调制配方,减少氮、氨和硫化氢的排出;同时配方上注意减少重金属对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使用鳌合或蛋白质结合形式的高利用率微量元素替代无机矿物元素,提高生产性能,利用益生素竞争排斥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以及作为有益微生物的特殊营养源刺激肠道内有益菌群增殖竞争性排斥病原微生物;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外源酶加强幼畜的消化能力,从而提高氮、磷及其他矿物元素的利用率,另外利用低聚糖类调控机体微生物区系,增强免疫力,逐步控制抗生素使用,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四、课题实际完成情况

  通过对功能性寡糖、有机微量元素、有机酸钙等的综合利用,课题组研制出的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配方,在替代抗生素方面的技术基本成熟,达到了减少在饲料添加剂中使用药物对人体造成的残留危害,减少了生猪的氮、磷、钙等的排泄,降低了重金属过多排泄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1.通过寡糖复配对仔猪生产性能、IgG水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在替代抗生素方面的作用研究:①果寡糖与甘露寡糖最好组合为果寡糖+甘露寡糖(0.30%+0.15%)或(0.45%+0.10%),能提高仔猪的日增重,降低仔猪的饲料消耗。②果寡糖与甘露寡糖不同配比对仔猪腹泻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③聚糖能诱导各种免疫功能的活化,具有免疫增强剂的功效。④果寡糖与甘露寡糖联合使用在较大程度上可替代抗生素。

  2.有机微量元素对猪生产性能以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有机微量元素的不同组合,按添加高铜和普通水平铜的赖氨酸盐以及赖氨酸亚铁、赖氨酸锌,与无机组相比,提高了仔猪的日增重;有机高铜组提高了仔猪血清中的铜、铁、锌水平,降低了血清尿素氮水平,但差异不显著,且两个有机组之间,血清铜、铁、锌水平以及尿素氮水平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中等水平的有机铜组合即可以达到满足仔猪生长需要。

  3.岛西神水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肉质、粪便中菌群以及血清水平的影响:饲用岛西神水组整体来讲,提高了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提高了肉的品质,极显著降低了仔猪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数,增强了仔猪的免疫力。

  4.在临产前一周母猪日粮中开始添加润生源、钙酶(替代等量的碳酸钙),至哺乳结束,试验组母猪日粮不添加抗生素,试验组仔猪与对照组在腹泻率、日增重、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等指标上差异都不显著。但试验组腹泻率下降;日增重提高;料肉比降低。

  5.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添加钙酶与润生源,不添加有机酸、抗生素减半或不添加抗生素,①仔猪阶段,各个试验组均能提高仔猪的日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钙酶与润声源联合使用能降低粪便中钙、氮、磷的水平;且所有含钙酶组,粪便中的钙水平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②中、大猪阶段能够明显提高中大猪的日增重,降低饲料转化率;③钙酶与润生源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抗生素在中大猪中的利用。

  6. 通过对有机微量元素、功能性寡糖、有机酸钙等的综合使用,①在15-90kg生长肥育猪阶段,日粮中不使用抗生素、有机砷等,试验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近,料肉比试验组比对照组略有下降。②试验组比对照组在屠宰率、眼肌面积、瘦肉率等指标方面有明显提高、降低了背膘厚度。同时,试验组比对照组猪肉的pH值有明显提高,失水率和滴水损失明显降低。肉色评分试验组为3.5分,对照组为2.5分有明显提高,大理石纹等级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7.试验组猪肉各项指标均达到无公害标准,同农业部无公害猪肉标准相比,允许残留的物质远低于农业部标准。

  五、推广应用及社会经济效益

  本项目在边试验、边推广阶段,通过向饲料厂或无公害养殖基地提供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用于生产过程中,无公害基地出栏的生猪经有关部门检测,全部符合无公害标准,结果表明该产品能适应养殖生产需求,且使用该产品后,生猪的胴体品质均有所提高,容易被屠宰场和顾客接受,相对价格高0.2元/斤以上,提高了经济效益约5%。从推广以来,共向三个饲料厂(**华达牧业有限公司、**天龙饲料有限公司、**正达饲料厂)和三个无公害养殖基地(**畜牧良种场、畜牧良种场、银三角种猪场)提供约530吨预混料,累计新增产值2241.9万元,新增利税161.22万元。

  六、结论与应用前景

  本项目在省科技厅、省农业科学院和广大养殖户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课题的研究任务,本项目的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本项目研究利用有机微量元素提高猪对微量元素的利用率,解决了养猪生产中因重金属排泄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引用氨基酸平衡模式,利用功能性寡糖、有机酸钙等,在养猪生产中的使用,降低了氮、磷、钙的排泄;同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日粮中不添加抗生素,可确保猪的生长性能基本和含抗生素日粮没有显著差异,避免因药残对人体的危害,为大力推广无公害养猪技术创造了条件,为今后研究猪用绿色饲料添加剂打下了坚实基础。

【项目研究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研究生项目推荐信12-16

研究生项目推荐信5篇11-05

项目工作总结10-18

项目工作总结04-03

项目部工作总结08-05

软件项目工作总结03-13

物业项目工作总结01-25

开发项目工作总结02-19

电梯项目工作总结04-10

监理项目工作总结04-0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