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总结1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按照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和实践活动四个序列,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指导思想
学校在认真解读《指导纲要》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素养”“德育课程一体化”这两个关键词,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新六艺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内在德育价值,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让传统文化精髓与教育教学工作实实在在地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个人修养。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重习惯、习方法、丰素养、厚人文
以“知品合一”文化为引领,以“完善和丰富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特色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围绕学生养成特色,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打造“新六艺”课程体系。“新六艺课堂”开设礼艺、乐艺、射艺、御艺、书艺、数艺六大系列课程。以“新六艺课堂”为依托,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在文化传承和立德树人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培养一代具有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气质的人才。
三、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形态
课堂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依托学校特色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深入40+X的习惯养成模式探究,打造40分钟的新六艺主体课程,注重课后X延伸性学习,开设拓展性课程,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美德,化美德为快乐。
1、“新六艺主体课程”即基础性课程。
主要指国家课程按照课程标准规范、高效执行落实好,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全面构建“40+x”学养课堂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基于现代教学技术支撑下,学与教的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课程整合的理念,加强课程内、课程间、课程内外的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借助助学单、认知策略等,切实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积极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轻负高效课堂。
2、“X1”即知识拓展课程。
主要就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拓展,旨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开设“经典吟诵”课,将国学经典、诗词吟诵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每日晨诵、课前五分钟的经典驿站等,增加诗词积累量,弘扬明德,开启智慧。数学学科开设“启智驿站”课,依据教材,以每个班级一个小版块作为驿站的形式开展,教师结合每周的“启智一刻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科学学科开设“趣味实验”课,以月课形式开展教学。体育学科低年级开设“柔韧操进课堂”,高年级开设“足球进课堂”,结合课堂开展教学,全校性普及足球运动。音乐学科开设“器乐进课堂”教学,通过器乐的学习使音乐教学丰富内容,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3、“X2”即综合特长拓展课程。
主要指社团活动实施课程化管理,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高雅生活情趣。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中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我们计划把学校特色、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深入与延伸,让每个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打磨构建以培养学生的习惯为基础,充分挖掘孩子身上潜力的多元化x习惯养成特色校本课程群。每周三下午第一、二节课,学生自愿选择社团课程,全校走课学习。
4、“X3”即实践活动拓展课程。
学校以“经典传承,放飞梦想”为主旨,为学生搭建各种传统文化体验平台,重拾文化信仰,回归智慧生活。如围绕中华传统佳节,开设习俗体验活动;将至真纯善的“德音雅乐”引进校园、融入课堂,学生每月学唱孝亲感恩歌曲,长养孝心和恭敬心,培育感恩意识;依托黄金河度假村这综合实践学习基地,倡导师生家长参加系列实践活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红色经典。
(二)课程实施建议
1、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基于语语文学科的'书艺课程——一至五年级开设书法飘香、阅读写作、经典吟诵等技艺课程,让学生寄情书画,畅游古文经典,培养学生做一个勤于书写、善于表达且富有底蕴的人。全校开设硬笔书法课;一至五年级开设阅读写作课、经典吟诵课程,通过诵读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诵读》,加大诗词背诵积累量,充分利用每日晨诵、语文经典驿站及地方课程时间,引领学生感受先贤教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汉字听写大赛、读书故事分享、国学达人挑战赛、诗词大会等主题活动,促进学生读经典、诵经典、沐浴经典,提升人文底蕴。
基于数学学科的数艺课程——各级部依托课堂借助导学案和思维导图创建“工具撬动智慧创造”的学科内课程整合的课程建构。
开学第一课,教师和学生分别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教材的梳理,重组先关内容绘制目录树和思维导图,重组教学内容,实现学科内的整合。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其中的一两个单元,通过导学案实现单元内的知识整合。
数学教师还可以依据个人教学风格,定位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任教学段的教学模式和多年教学工作中形成的教学风格,自己定位一个教学特色,借助课堂教学,在不断的实践验证中逐渐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数艺课堂模式。
基于体育学科的射艺课程——我校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每间周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足球教学,足球运动纳入大课间,开设足球技术指导课,分层提升学生足球能力。每节体育课都有针对足球基本功的“5分钟课课练”:低年级主要是熟悉球性,学习揉球、踩球、脚背正面颠球等基本技能,四年级则学习多种部位颠球等相对复杂的技能;五年级学生学习的范围涵盖踢球技术、接球技术、运球及运球过人、射门等。以球促智,构建以足球为原点的足球文化课程体系。
基于音美学科的乐艺课程基于音美学科的乐艺课程——以音乐为元素的所有称为美的教育。
2、三级课程相融重组
课程统整绝不是信手拈来,亦非是课程的叠加,更不是为整合而整合的几次主题活动,它的核心是基于标准朝向核心素养。也就是说我们应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为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而这一具体化的过程需基于对课程标准精准的理解与分解。
基于课程整合的御艺课程:国家课程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开心农场课程是我校多年来最受师生青睐的校本课程之一,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热爱生活。
传统文化与经典诵读的整合:将地方课程中的《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中华经典诵读》整合,分年级有计划进行诵读,并将“吟诵”引入到教学中,学习中国式读书法,还原汉语言文字本来的声音;充分利用每日晨诵、语文经典驿站及地方课程时间,引领学生感受先贤教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班级诵读检测、诗词大赛、国学达人挑战赛等主题活动,促进学生读经典、诵经典、沐浴经典,提升人文底蕴。
(三)课程评价
1、规范基础性课程的评价。
通过单元检测、音体美学科的抽查等,注重对学生基础学科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
2、完善拓展性课程的评价。
拓展性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表现性、表演性、竞赛性等评价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表现性评价。
主要观察学生平时参与的态度、方法等作为评价内容给于评价。
表演性评价。
通过学生特长专项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竞赛性评价。
通过组织知识竞赛方式对学生作出评价。
3、加强管理过程的评价。
美德章。
在班级层面,学生通过日行一善、学习进步、热爱读书、午餐保洁、志愿服务班级、家庭习劳知感恩、特长发展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在评价卡上争取得到“美德章”。班主任、科任老师、家长、小组成员等都参与评价,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多元化评价每位学生的综合发展状况,既体现共性,又关注个性差异,在引导全面发展的同时鼓励个性发展。
美德证。
在级部层面开展“传统文化力行班”“右侧通行标兵班”“文明礼仪示范班”“特色教室”“间操示范班”“就餐示范班”等特色班集体的评选,实行“美德证”奖励机制。用身边的榜样引领、启发孩子们的善心善行。
心怀仁爱德必高,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学生的核心素养需“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之“魂”。为此,虎路线小学将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积极萃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和谐校园,创新课程体系,开启生命智慧,提升核心素养,为学生幸福成长铺就最亮丽的生命底色。
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总结2
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对我校而言,外来务工子女的数量逐年增长,家长对孩子的宠溺,不同地域文化和家庭素养造就的不同性格的学生,学生对、家庭对学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可否认,家长在工作上的压力造成的与孩子的和谐有效的沟通也在很大程度上收到了影响,这些现象无时不对教师的教育造成了冲击,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与效果。同时,我们也看到,有相当一批教师和学生交流时存在着武断、命令的口吻,不能正确全面的看待学生,在和家长沟通时方法不当,好心做坏事。这种情况下,学校、教师如何破局,能有效实施贯彻学校德育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校“服务教育,静待花开”理念的提出,我们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沟通从心灵开始,教师转变观念,俯下身子为学生服务,为家长解惑;学校创设环境,为家长与孩子搭桥,积极创设一种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有效沟通的三维一体的交流体系。我们的设想是教师为学生的习惯和成长提出指导,当学生的导师;教师了解学生的成长坏境,明确家长的诉求,和家长一起促进孩子进步,当家长的朋友;家长理解学校的管理,懂得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变化,做学校工作的有力支持者。
校级德育优秀课例观摩及互联网+教学培训活动点燃德育教科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精神,落实学科德育课程目标,我校受“中国好声音”启迪,以“公平、互动、选择、激情、用心”为主导,调整课堂评价办法,创建“课堂好声音”评价体系,以“让所有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所有学生自信地站起来”为目标,把“教,好学生”引向“教好,学生”,深入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方式的全方位转变。并通过开展初中学科德育主题教研,力求课堂中师生都有好声音,实现音效合一。
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文化二中本学期注重教师内涵发展,开展教师专业成长系列活动,以教师成长促学生成长。本次活动由年我校获得省、市德育优质课和互联网+教学优质课的名师和骨干教师分别进行德育课例和互联网+教学公开课展示,四位教师还结合日常教学中学科德育渗透的感悟、和优秀经验与全体教师进行了分享,并对互联网+教学进行了相关技术培训。
校级德育优秀课例观摩及互联网+教学培训活动,是我校新学期德育教科研工作开展的第一项大型活动。精彩的展示为各学科德育教学提供了借鉴,为青年教师做出了引领,得到教师们的一致认可。在校级观摩培训基础上,各学科组开展组内德育课例展示评比。
红色基因文化传承,英雄品格引领少年前行
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营造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浓厚氛围。
1.学英雄事迹
学校组织班级观看《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宣传片,选取《地雷战》、《血战台儿庄》、《红海行动》等一批主题鲜明的红色影片推荐全校师生观看,短短的宣传片,学生们的眼神从一开始隐隐激动到凝重敬佩,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学生们对老一辈革命人深深的崇敬;学校组织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我的祖国》、《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祖国,你就是我要唱的那首歌》等一首首热情洋溢的诗文,同学们朗朗诵来,那坚定的眼神、昂扬的激情、铿锵有力的声调,无不体现出同学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学生们通过诵读红色经典文化,进一步了解国情、党情,加深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展现当代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精神。
2.走英雄道路
学校在校内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参观杨子荣纪念馆的活动,到教育基地领略英雄风采,在杨子荣纪念馆展厅里的一段段文字,一组组图片,生动再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战斗英雄不畏艰险、英勇善战、为国家和民族奋不顾身的悲壮历史,学生们认真聆听讲解员介绍杨子荣的英雄事迹,深入了解纪念馆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并被杨子荣烈士“甘洒热血写春秋”的英雄气概深深打动。
3.做英雄传人
通过爱国军训感悟英雄情怀,军训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教会学生团结拼搏、吃苦耐劳,体验军队生活,这对于刚刚结束暑假的学生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和洗礼。但孩子们在操场上都能听从指挥、挥汗如雨,收获是巨大的!在学生谈到自己的军训感受时,说到:“坚定的军姿,庄严的军礼,是对我们心灵的最好沐浴。经过军训,我们收获的不只是坚强的体魄,更是一种境界,一种比以前更成熟的心灵,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勇敢,不畏挫折”,通过军训,能让学生们深入体验到军人的坚强、严格、坚定,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未来的生活选择和信念;通过志愿活动奉献爱心,组织学生清扫绿化带、号召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开展志愿活动让学生们继承和发扬帮助他人、互帮互助、热爱集体的优良传统。我们教育学生从生活中礼赞英雄、学习英雄,高举英雄烈士们传递过来的火把,认真将英雄身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乐于奉献的精神刻画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体现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
注重家校互动推动三维一体共育体系
1.“大走访活动”,拉近老师、学生、家长心灵
虽然网络平台为家校沟通的方式提高了便捷,但家访作为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为此,全校上下开展了“带着亮点走进学生家庭大走访活动”。,教师两人一组,佩带家访工作证,利用下班后、周末、节假日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畅所欲言。政教处根据家访情况编辑大走访工作简报,宣传工作典型,撰写家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开展家庭教育课题研究,老师们在家访中有许多意外的发现。如有的同学房间收拾整洁,有的同学有许多小妙招,例如防校牌遗忘法,物品收纳法。这些发现让老师对学生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学生在学校并没有什么过人的表现,通过家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不仅增加学生自信心,也拉近师生关系;有的老师在走访中调解了学生与家长紧张的亲子关系,让家长感激不已;还有老师在家访中面对学生经济穷困的局面,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令家长感动落泪,感人的情景数不胜数。通过一次次家访,老师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了学生家庭的第一手材料,拉近了师生与家校距离,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社会上取得广泛好评。每位老师留有家访记录,学校组织刊印了家访专题简报,全校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家长座谈会,盛开和谐文明之花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有效形式和重要平台。我校改变传统家长会模式,学校以汇报的形式向家长介绍学校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阳光体育艺术教育活动,学生实践教育活动的丰硕成果等等,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把家长会办成表彰会,实现家长会华丽转身,实现学校和家庭的零距离接触;召开家长座谈会,学校更是把班主任更名为“大家长”,营建出融洽愉悦的氛围,不仅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位家长从“被教育者”走向“教育者”,家长更乐于接受,对孩子的教育不再是老师的孤军奋战,让学生的心态更阳光,让家长的微笑更贴心。
3.家长开放日,零距离见证学生成长
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在“零距离”接触中体验校园生活,感受学生的成长,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家长进课堂活动。家长们对孩子在课堂的表现都很好奇,很乐意到学校来与孩子共同上课,初四一名家长在听课心得中这样写到:“昨天听了雪宁老师的语文课,重当了一回学生,真切地感受了老师和蔼可亲的教导,亲眼目睹了孩子们积极踊跃的表现,课堂气氛非常融洽,我这位特殊的学生很享受,非常支持学校搞这样的活动。”另一位学生妈妈高兴地说:“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对自己的孩子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以后辅导和教育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二是家长观摩军训活动。每学年初,我校都对全体初一新生进行入学军训,并举行军训会操比赛,在军训会操比赛中邀请家长到校观摩军训成果。家长们看到短短几天军训,自己的孩子眼神坚定了,意志坚毅了,看台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比如一位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观摩后这样说:“听着孩子们铿锵有力的口号,看着他们严肃坚毅的面孔和整齐划一的步伐,我似乎也回到了童年,亲子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学校的优秀,感谢学校给我这样的机会!”三是亲子观影活动。学校为亲子活动搭建了舞台,在学校和谐厅,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励志爱国影片,让家长与孩子共享周末好时光,观影过程中,学生和家长被英雄们的精神所感染,纷纷表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无论处境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不放弃,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勇敢向着梦想奔跑。学校组织的各种亲子活动活动,架起了家长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使家长与学生消除了隔阂,密切了关系,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并肩做战,互相扶持,加深感情。
4.师生交心导师制,春风化雨润泽学生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每位教师与三名学生“搭建心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导师就是学生在学校的家长,每周与每名学生至少交流一次,导师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交流学习、生活的感悟,为学生加油鼓劲,疏导学生压力,交心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心理困惑,平日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得到导师的指导和帮助,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每学年开学初,心理健康教师给每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筛查重点关注对象,跟踪进行心理辅导;每周三天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同学们疏导心结;针对各个级部学生各个阶段存在的典型问题,精心录制心理讲座视频,利用每周一班会时间集中播放,有效的疏导了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同时精心打造心理健康精品课程系列,为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和提升自我;利用家长座谈会的契机,开展亲子交心活动,让孩子与父母,敞开心扉,互吐心声,父母更理解孩子烦恼,孩子更体谅父母苦心;以心理健康活动月为平台,制作心理知识看板,绘制心理主题手抄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我校于2017年被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评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同时针对我校生源特点,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由李晓杰副校长主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已经于2018年通过烟台市教科所的立项审批。
德育之花在音乐中绽放实践科技引领素质提升
校学生社团是学生以兴趣爱好为纽带,打破班级界限,自愿选择并组成的团体。这是经过学校资源整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量身打造的教育模式。
社团数量根据学生的素质培养方向逐渐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合唱、舞蹈、管乐队、鼓号队、民乐队、吉他、小提琴、戏剧等音乐社团。这些社团均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根据指定时间,有组织地开展活动。
合唱社团伴着或粗犷高亢,或悠扬婉转的曲调,社团孩子们在《东方红》的情境中,感受到了时代的心声,体会到亿万中国人民敬爱毛主席,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求解放,建设新中国的决心。在《我喜欢》中感受少年的憧憬。
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无论歌舞表演,还是小品相声,绝大多数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动情的歌唱、炫目的舞蹈、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思的小品相声,发挥了学生特长、展示了学生风采、张扬了学生个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音乐社团利用自身的特长走进聋哑学校和养老院,用他们精彩的表演为那里的孩子和老人送去他们满满的爱;相声故事会的文明礼仪情景剧让社区群众看到了文二学生的新风尚;锣鼓队的孩子们春节时走上街头,用欢快的舞步、振奋的鼓点,表达了一份对家乡父老浓浓的祝福与诚挚的感谢。这样的经历与体验无疑就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
举办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活动内容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竞赛活动包括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技创意概念竞赛、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等;展示活动包括优秀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优秀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等。
科技周全校共推荐上报《过山车》、《遥控汽车》等科技创新作品32件,科幻画精品32件,参加“34届烟台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实践活动的两件作品作为烟台市代表推荐到山东省参加比赛。
“走进豆腐世界”综合实践活动,为了拾遗传统工艺,传承豆腐文化,让学生品尝到亲手制作的健康美味的豆腐,学校新建了豆腐坊,开展了以“走进豆腐世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让五星红旗飘起来”,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了解到国旗的由来及象征意义,了解到国旗的制作过程,懂得了爱国就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抱着爱国心,就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抱着爱国心,就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小小巧手,展我风采”—玉米叶编制活动,展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感受艺术魅力和创造快乐的同时,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文二学生走进万科-“了解酱文化”,酱文化园的学习和参观,孩子们深深体会到了酿造师傅的“工匠精神”以及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同时,让同学们感知中国文化之深厚,酱文化之渊博等等。
综合实践展评活动。参展的学生作品有关于春节的社会实践活动记录;有内容丰富多彩、感悟深刻的、读后感;有利用纽扣、曲别针、气球、彩带等制成的精美细致、构思巧妙的手工制品;有每日的练字作品;也有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以及整合各学科知识完成的创新作品等。一份份特色纷呈、图文并茂的实践作业,再现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寒假学习生活,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素质和智慧。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活动场所和精神食粮。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环保意识、科技意识、安全意识、生活生存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探究意识,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家长课程工作总结11-08
课程顾问的工作总结08-10
课程顾问工作总结05-20
德育主任工作总结03-08
德育导师工作总结06-29
德育工作总结06-14
德育干事工作总结11-13
德育组工作总结05-16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