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实用文档>工作总结>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时间:2024-11-07 07:40:38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灾后重建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1

一、重建点及包户对象基本情况

  按xx乡政府的总体安排,我局与其他包保部门一起负责xx虹口村的工作。

  xx虹口距原xx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地处高寒山区,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缺水、缺电,通讯不畅。全村有村民54户,全是苗族,受气候和海拔影响,当地农民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没什么固定的经济收入,生活非常困难。

  我局包保的五户村民的基本情况:

  xxx:5人,劳动力2人,外出务工1人。

  xxx:6人,劳动力2人,外出务工1人。

  xxx:5人,劳动力3人,外出务工2人。

  xxx:5人,劳动力2人。

  xxx:5人,劳动力2人。

  二、我局的帮建情况

  最初启动灾后重建时,xx乡给我们安排的任务在兴隆村老屋基。我局工作人员7月中旬到xx乡,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的前期准备工作。我局实地查看老屋基的地形地貌,了解当地受灾情况,掌握了我局包户的几户灾民的基本情况,制定了可行的重建方案。单位职工捐款1200元给老屋基的灾民作前期启动资金,让他们提前准备砂石料、砖等建筑材料。

  两周后,老屋基的重建工程基本结束,xx乡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又将我局调至虹口与其他包扶部门一道负责虹口的.灾后重建工作。我局服从安排转到虹口一线。

  到虹口后,我局工作人员实地查看了虹口重建点的地理位置,了解村民的基本情况,针对虹口气候恶劣,交通不便。村民十分贫困且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现状,制定了重建计划:旅游局与其他包保部门及当地政府通力协作,本着小分大不分的原则协调各方关系,力争在8月10日—15日完成虹口54户灾后重建农户大部分重建物资就位,8月15日—31日合理安排技术人员、劳动力,克服一切困难,完成54套房屋的主体工程,9月1日——25日,完成房屋的内外装修和加盖工作。25日—30日,迎接上级验收和组织灾民搬家。

  虹口农民十分贫困,劳动力不足,他们无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和解决二次运输的相关费用。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旅游局与其他包户部门,多渠道筹集资金给虹口村民解决这一系列困难。我局单位职工再次捐款1000元,单位出资10000元,其中6000元用于当地的两基工作,4000元给当地村民统筹使用,解决重建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三、我局高度重视灾后恢复重建工程

  自灾后重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局由陈波副局长亲临虹口一线,现场督促参与此项工作,陈副局长从8月初到8月26日一直在虹口给村民想办法,出主意,克服天气恶劣、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给村民联系购买打砂机、柴油、砖瓦、砂石料,给村民请工作、找马帮,并与xx乡政府刘副乡长一起用自己的私车给群众运输物资,到26日,xx虹口54户民房重建所需物资基本就位,墙体支砌基本结束。26日后,因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陈波副局长被抽到黄华,另换工作人员胡勇和杨太华到虹口继续完成单位的帮扶任务。

  局长高莉、副局长谢丹带领职工每周到重建点督促检查二次,给灾民送去关怀和爱。局领导领导全局职工,协调各方关系,多渠道给xx灾后重建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全方位为xx重建工作搞好服务。

  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措施有力和一线人员的切实履职,我局包户的任务以及整个虹口的重建房屋已于8月31日全面完成主体工程。目前,我局负责的五户中,有三户完成了内外装修和砼地面平整,正在钉椽子,另外二户在钉椽子。整个虹口的进度是一致的,有望在25日之前完成灾后重建房屋所有工序,能保证灾民在30日前搬入新居。

  四、存在困难

  重建点虹口受气候、交通、通迅、用电等限制,加上村民十分贫困,存在以下诸多困难:

  1.道路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2.二次运输费用和人工费相当高,村民无力承担,致使进度受影响;

  3.下虹口两个重建点相距近1公里,两个点29户共用技术员,技术员两头兼顾,也有力不从心的现象;

  4.因虹口缺电,只能白天工作,晚上无法加班,加上目前已进入雨季,有时连续几天无法工作,进度无法加快。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2

  为了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体部署,经研究,决定成立教育部地震灾后学校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的工作部署,统筹指导、协调和帮助灾区开展灾后学校恢复重建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以及协调联络和信息汇总、报告等工作。主任由韩进兼任。

  二、主要任务

  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组织地震灾区学校重建问题的调查研究,指导组织学校建设标准修订、灾区学校建设推荐方案计划,指导编制学校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研究制定恢复重建的有关政策措施、协调对口支援工作等。领导小组设下列工作组:

  (一)学校建设标准与推荐方案设计组

  负责组织研究修订学校建设标准,配合有关部门,修订灾区学校抗震设防标准,提高抗震等级,明确结构体系和设计、施工质量要求,研究提出灾区学校恢复重建规划设计的指导意见。组织设计并遴选若干体现先进教育理念,适合城镇、平原、山区等不同情况的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的校舍及校园建设规划方案,供灾区学校恢复重建选择。

  (二)灾害损失与重建评估组

  负责收集详尽的地震灾区学校师生伤亡、校舍受损情况,对灾区学校的损失进行评估,为编制灾区学校重建规划提供依据。

  (三)规划编写组

  负责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的要求,指导和帮助灾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灾区学校恢复重建规划文本,组织相关机构和专家就灾后重建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等进行研究,提出意见,完成各阶段相关工作。

  (四)资金支持与项目监管组

  负责组织、协调落实学校恢复重建工作的资金支持和有关条件保障,指导灾区加强对多渠道重建资金的统筹。在项目实施阶段组织对资金安排使用、项目招投标程序等方面进行监管。

  (五)教师保障组

  负责落实灾区学校恢复重建的教师需求;组织选派干部到受灾地区挂职协助工作。

  (六)对口支援组

  负责按总指挥部对口支援统一部署,组织协调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和高等学校对口帮扶工作。

  同时,成立由离退休老同志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组。

  三、工作机制

  (一)坚持以地方为主,有关工作组充分尊重灾区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形成顺畅、有效的沟通机制。

  (二)工作组按照分工指导,协调、帮助灾区开展学校恢复重建工作,着重指导和帮助灾区做好学校恢复重建的统筹工作。

  (三)各工作组指定专职人员,并有相对脱产的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四)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召开工作组会议,编发工作简报,加强各级领导小组和工作组间的沟通和协调,及时相关信息。

  (五)注意收集基层工作的有益经验和措施,及时总结推广。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3

  近年来,我市自然灾害频繁加剧发生。预测分析20xx年全市总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少,年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局部地区发生旱涝灾害、地质灾害、农林作物病虫害、森林火险等灾害的概率较大。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现就20xx年防灾救灾减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一)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结合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救、森林防火、植物病虫害防治、地震救助等防灾救灾应急预案,对响应等级、职责分工、组织指挥、力量部署、处置程序、人员救助和物资保障等作出具体规定和明确要求,健全完善相互衔接、完整配套、科学规范的应急预案体系。

  (二)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抓好自然灾害各类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对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和有关保障预案要加强组织实施,定期组织专业、非专业和综合性的临灾应急演习演练。专业救援人员要熟悉应急处置程序和技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社会群众要掌握自救和互救技能,增强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和实战性。

  二、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三)坚持“六长”会商制度。建立“六长”会商制度,及时研究分析灾害趋势,研究落实防灾救灾减灾措施。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后,气象、水文、国土、水利、农业等部门要加强经常性会商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和完善各类监测体系,实行专业监测与群众监测、现代监测手段与传统监测手段相结合,对预报的重大灾害信息要及时向社会和有关部门、单位预警信息。气象、水文、防汛部门要严密监视天气和雨情、水情、旱情发展变化,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巡查,林业、农业部门要加强森林火情、农(林)有害生物灾情的监测预报工作,防汛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堤段、病险水库、重点水利工程的监测预报工作。

  (五)搞好灾情评估。建立和完善灾害评估体系,认真搞好自然灾害的灾后调查研究和评估工作,从灾前、灾中、灾后的防灾救灾中查找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更好地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和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制定落实科学、合理、实用的防灾救灾减灾应对措施和办法。

  三、加强应急救灾体系建设

  (六)规范救灾应急管理。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健全信息报告体系、应急响应体系、科学决策体系、防灾救灾体系和恢复重建体系。重点抓好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建设,规范灾害信息报告和救灾指令程序。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建设,健全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三级灾害应急机制和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灾害应急响应、处置等管理职责,强化县(市、区)、乡(镇)政府先期应急处置的主体责任。

  (七)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把政府管理与全民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各方参与、军民结合的救灾工作应急联动机制。落实汛期、节假日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收集、传递和处理灾害信息。加强救灾工作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提高部门协同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抓好抢险救灾应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落实抢险救灾专用装备、物资和器材储备。建立驻达部队、武警、预备役民兵参加抢险救援联系协调机制以及110、119、120等应急力量的协调联系机制,充分发挥红十字会、慈善会、志愿者队伍和群团组织在抗灾救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八)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扎实抓好防汛抢险、抗旱服务、地质灾害抢险、森林防火、防雹增雨、有害生物防治、民政救助以及市政、交通、卫生、公安、通信等应急救援专业队伍、非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救援专用器械、物资、防护用品等装备建设,充分发挥驻达部队、武警、预备役民兵在应急抢险中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四、加强灾后重建体系建设

  (九)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切实解决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及时提供食品、饮用水、衣被、帐篷、药品等必备救灾物资,保证受灾群众“五有”、“两不”。立足于防大疫、抗大疫,抓好灾后防疫防病工作,确保灾后无疫病发生。抓好救济救助、司法救助、心理援助、保险理赔等后期处置工作。加强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趁火打劫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十)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加强对重建房屋设计、施工方面的指导,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合理选址,提高建房质量和抗灾能力。积极组织调拨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派出农技人员指导受灾群众抓紧补种改种适季的农作物,努力提高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通过减免税收、提供小额贷款和生产性救灾补助政策,鼓励、支持受灾群众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抓紧恢复工矿商贸企业生产,确保灾后生产恢复和市场供应。

  五、加强减灾保障体系建设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抗灾救灾工作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要把抗灾救灾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乡(镇)、村、组和企业等基层单位,确保救灾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到岗位、到人头。灾害发生后,乡(镇)、村级组织要在第一时间组织群众快速疏散和安全撤离,严防次生、衍生灾害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二)深化减灾管理宣传。加强灾害应急知识宣传培训,大力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切实做好中小学生、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工作。广播、电视、报刊、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版),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避让以及自救等知识(常识),提高社会各界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十三)严格灾情信息报送。严格按照《x市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工作规定》(达市委办发〔2007〕67号)关于突发事件报告的内容、范围、程序和时限等要求,认真做好灾情信息报送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规范灾害信息报告和救灾指令程序,重大、特别重大灾害信息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向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府救灾办、应急办报送灾情信息,原则上不得越级报告。各县(市、区)要在乡(镇)、村、组建立自然灾害信息专(兼)职联络员,确保灾害发生后,灾情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传递。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08-07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9篇05-07

灾后讲话稿04-11

危房重建申请书07-24

农村旧房重建申请书06-04

农村危房重建申请书12-18

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建开题报告11-05

后厨工作总结06-11

转岗后的工作总结05-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