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因材施教演讲稿
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讲稿,你知道演讲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因材施教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38年陶行知到武汉大学演讲,一开始,他不慌不忙地夹着一个皮包走上讲台,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讲话,而是从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陶行知左手按住鸡头并逼它吃米,鸡直叫不吃;他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仍不肯吃。接着,陶行知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便从容地低下头吃起米来。
这个故事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其中一点就是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和了解受教育者的情况,即因材施教。翻开成语词典,“因材施教”的“因”是“根据”的意思,“材”是“资质”的意思,“施”是“施加、进行”的意思,“教”是“教育”意思;合起来说就是“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在我看来,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识材”,关键是“因材”,目的在于“成才”。
一、“识材”是前提
美国思想家艾伦·布卢姆在其闻名遐迩的《美国精神的封闭》一书的前言里一起头就如是说:“教师??必须始终盯住人类完善的目标,同时也要把握自己眼前的学生的禀赋。他得不断地认识前者,评估后者达到这个目标的能力。关注年轻人,摸清他们的渴望和领悟能力,是这一行的本质”。受教育者是人,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整体的人,教育才能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教育者充分了解每一位受教育者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首先,需要了解受教育者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理解能力、思维水平、性格、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其次,了解受教育者的基本情况可通过访问原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家长,通过作业、测验、课堂提问、与学生交谈等途径;第三,将了解到的情况可整理成学生个人成长记录卡,并依次记录其每学期、每一方面的成长情况。
二、“因材”是关键
陶行知曾说:“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施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同样,我们既要坐而言因材施教的规律,也要起而行因材施教的规律,要针对教育活动中常面临的“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和“失足生”施以不同的教育,长善而救失。一是针对“优等生”的自傲心理,找出自省点。一般而言,优等生是班级中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但容易自负,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因此,我们需要择好时机,指出这类学生的自省点,帮助他们自我反省,在各方面更上一层楼。
二是针对“中等生”的无为心理,开启动力点。学校中大部分学生都处于“比上不足而比下有余”的中间状态,他们通常缺少拼搏精神,学习动力不足,容易产生无为心理。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们需要摸准他们的兴奋点,鼓励他们改变现状,追求卓越。
三是针对“后进生”的自卑心理,挖掘闪光点。所谓的“后进生”是在学习等各方面让教育者“头疼”的学生,往往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爱走极端。对于这部分学生,教育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善于挖掘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以放大、鼓励,努力使他们身上难得的闪光点成为“星星之火”。
四是针对“失足生”的自弃心理,激发内燃点。不论哪一类学校都会有学生偶然“犯错误”,这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沮丧、彷徨心理,容易陷入“破罐子破摔”的状态。教育者要善于利用有效的方式,通过“横向”或“纵向”对比,使学生认清自己犯错的原因,通过反思放下包袱、明确不足、找到优势、建立自信,确定新的进步目标。对于这一点,陶行知先生关于“四颗糖”的教育故事令人受益匪浅。
三、“成才”是目的
王守仁在《传习录》里谈道:“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知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
一是促进受教育者“百花齐放”,使每一位受教育者各得其所,能成为国家和社会有用之才,我们就可以说是“教师之功也”。二是帮助受教育者“各显神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无完人。教育若能使得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各显神通、发挥所长,体验成功、感受幸福,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便是成功的教育。
【因材施教演讲稿】相关文章:
演讲稿格式:演讲稿的特征03-10
演讲稿关于孝敬的演讲稿02-28
节能演讲稿_演讲稿大全11-22
感恩演讲稿 :感恩母亲演讲稿 精品01-16
你我共创文明校园演讲稿_演讲稿01-17
精选演讲稿11-24
经典演讲稿01-24
最美教师演讲稿范文_演讲稿01-18
初三励志演讲稿-初中演讲稿04-05